跳转到正文内容

辜胜阻:实体经济面临高成本高税费两头挤压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05日 03:26  21世纪经济报道微博

  于 飞 平亦凡 纪佳鹏

  3月2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前一天,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宗兴在“实业强国圆桌会议”上透露,夯实实体经济的基础、解决实体经济日益空心化的问题将成为2012年政协会议的重要提案。

  本报记者从有关民主党派中了解到,今年“两会”期间,民建中央、农工党中央、全国工商联联合提出了《关于强本固基 维护实体经济坚实基础的提案》,主张政府应该认识到实体经济空心化问题的严重性,从金融体制改革、财税优惠、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和放宽民间资本的准入条件等方面重振实体经济。

  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微博)在上述圆桌会议演讲中也着重阐述了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存在的风险和挑战,并提出了对实体经济强本固基的有力措施。

  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两极分化”

  辜胜阻表示,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型企业的生存状态已经到了十分险峻的境地。

  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用工荒和成本高的严重生存困境,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2011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的中型、小型企业分别占14.6%、20.9%,同时有23.1%、36.0%的中型、小型企业表示“假如企业停产、半停产情况持续下去,将退出不干了”。

  大量做实体经济的企业从实业平台取得的融资流向非实体经济领域。很多原本专注实业的企业发现房地产业和其他投资等副业比主业来钱更快更多,于是纷纷转行做投资或投机。民间资本游离实体经济,变成炒资产的“游资”和“热钱”。企业家实业精神衰退,呈现出“赚快钱”的浮躁、急躁心态。

  在分析实体经济空心化原因时,辜胜阻表示,“当前,利率、汇率、税率、费率‘四率’,薪金、租金、土地出让金‘三金’,原材料进价和资源环境代价‘两价’,九种因素叠加推动企业成本直线上升”。

  另一个原因是,当前我国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之间“两极分化”严重。做实体经济面临高成本和高税费两头挤压,利润“比刀片还薄”。一些实体企业在“副业”投入收益高、资金回流快的诱导下,逐步放弃了对主营业务的坚守。大量资本从实体经济中转移,一些企业甚至把制造业作为融资平台,套取资金在资本市场逐利。

  除了成本的急剧上升,民间资本逃离实体经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部分行业过度垄断,民间资本根本无法进入。

  虽然政府先后出台了“非公36条”和“新36条”等政策,但是民间资本仍然难以进入金融行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只能在低端制造业里残酷竞争。

  而处在上游地位的能源、电力、交通等垄断国企,一方面运营效率较低,不断将成本费用转移到下游民企身上,另一方面利用资金、政策优势,沿产业链垂直扩张,在竞争性领域挤压民企生存空间,使得民企生存环境趋于恶化。

  建议对垄断行业征收“暴利税”

  针对实体经济面临的种种困境,前述民建中央、农工党中央、全国工商联联合提出的提案建议,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宽实体企业的发展空间。当前要放开垄断,深化改革,营造民企与国企间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环境,健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减少中小企业升级阻力。

  同时,要改变一些经济体或地方靠垄断“钱流”、“物流”、“地根”、“能源流”等上游产业获取超额利润或回报,而大量民营中小企业在下游产业过度竞争、苦苦挣扎的“两极分化”现象。对垄断性行业和暴利性行业要征收“暴利税”,并以此税为下游企业提供减税空间。

  而在政府的支持方面,上述提案表示积极财政政策要以减税为中心,增加实体企业的利润空间。重振实业精神,将扶持三农的某些政策“移植”到中小企业方面,对中小企业“少取多予”。

  而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提案建议放宽民间资本设立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使民间金融从“地下”野蛮成长转向“地上”理性发展,实现实体经济与金融体制的良性互动,让金融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本位。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