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减负或成“两会”焦点
本报记者 王超(微博)报道
3月2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的前一天。政协“一号提案”已出炉,它就是由民建中央、农工党中央和全国工商联联名提交的《关于强本固基维护实体经济坚实基础的提案》。
2011年,中国的实体经济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受害最为严重的就是中小企业。“一号提案”认为,当前造成实体经济困境有6大原因:一是多种因素叠加使成本攀升,小企业面临成本太高、利润太薄的压力;二是过度垄断使民间资本投资无门;三是经济萎靡导致实体中小企业产能过剩严重;四是产业链上下游两极分化,下游民营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用工荒等多重困境,不堪重负;五是实体经济和非实体经济之间投资回报反差巨大,做实业不如做投机和投资赚钱多、赚钱快,比较利益诱导要素流向非实体经济;六是企业创新需要高投入,具有高风险,中小企业创新转型资源不足,能力不够,举步维艰。
面对中小企业发展困局,2011年我国也曾出台了不少的扶持政策。例如,2011年10月12日,国务院出台9条金融财税政策支持小型微型企业脱困;2011年11月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决定上调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
但是这些政策力度依然有限,难以彻底解决中小企业的困局。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广东省委员会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李竞先的手机中有这样一条短信:佛山某陶瓷企业现须上缴税种10种:增值税为增值部分的17%,企业所得税为利润的25%,城建税为增值税的7%,教育附加费为增值税的3%,地方教育附加费为增值税的2%,堤围税为增值税的0.12%,印花税为销售额加成本总和的0.03%,(企业物业)房产税为房价七折后的1.2%,分红税为分红额的20%以及工薪税。总税额约占销售额的1.5%-7%,税多而且重复。
这还没有加上企业应该缴纳的各式各样显性和隐形费用。在中小企业利润低下的时期,繁多的税费很可能会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商会副会长王永正表示,信息渠道不畅、政策门槛过于复杂是我国扶植小微企业力度有限的原因。日韩等国家都有“中小企业部”给予小企业一刀切的税收政策支持,只要符合这个规模,就一定能享受到,但中国的政策还是“挑挑拣拣”。国家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靠近国际做法的政策。
“一号提案”也指出,政府和企业要联手应对高成本,防止多种因素叠加过快推高成本致使大量企业“硬着陆”,积极财政政策要以减税为中心,增加实体企业的利润空间。要实施全方位的政策引导,通过减税、减费、减负等方式提高民间资本回归实业的投资回报,构建扶持民间投资的财税支持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奥克股份董事长朱建民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将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延长至2015年底,并扩大范围,这一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到2015年,应全部减免那些符合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能够吸纳就业的科技、服务和加工业等小微经济实体的所得税。
正略钧策管理咨询顾问陈和午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则表示,彻底为中小企业减负,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应该彻底打破垄断,落实“新36条”,让民间资本顺利进入实体经济。这些在“一号提案”中也有体现。
历年来,“一号提案”都是当年两会的一大焦点,也是国务院和相关部门在落实中最为关注的一项工作。借助一号提案的东风,中小企业的生存困境也许能得以更快地缓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