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活熊取胆:一场不仅仅是痛与不痛的纷争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4日 10:31  中国新闻网微博

  中新社北京2月24日电

  中新社记者 欧阳开宇

  眼下,各方围绕“活熊取胆”而展开的激烈争论仍在持续,而近期归真堂开放养熊场的举动,却让反对者的怒火“烧”得更旺了。

  从事“活熊取胆”的药企归真堂谋求上市而引发动物保护组织和网民的质疑,并逐渐演变为行业协会、动物福利慈善机构和网民及环保人士关于活熊取胆与野生动物保护的激烈争论。

  加入这场争论的有前政府高官、大学教授、文学作家以及各界名流,还有更多网友。不久前,姚明也加入了反对者行列,这位家喻户晓的篮球明星与杨澜等社会知名人士表示支持动物保护组织,呼吁抵制归真堂上市,解救黑熊。

  归真堂为了证明黑熊“不痛苦”,邀请数百位媒体人员参观养熊场,现场观看“活熊取胆”,然而收效甚微,在随后座谈会上依然“针尖对麦芒”,还引出一串雷语,例如:众反对者责问:“我们想知道它(活熊取胆)怎么能让熊不痛?你怎么知道它不痛?”答:“那你怎么知道它痛?”

  东方传统医学将熊胆用于医疗已有千年历史。对于此番针锋相对,北京大学教授夏学銮对中新社记者指出,抛开背后的利益纷争,这起事件表明中国社会文明的一个现象,人们除了关注自身福利以外,动物福利的观念也在不断普及。

  实际上,人无法得知“熊的感受”,在亚洲动物保护基金等看来,“活熊取胆”本身就非常残忍,根本不应该在文明社会存在。归真堂所表现出的看似开诚布公的做法,展示黑熊“没有痛苦”的状态,只会加深观看者的反感情绪。

  而之所以有许多医学专家和前政府高官力挺“活熊取胆”,这其中亦有中国社会所特有的传统因素。中医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文化中的一部分,中药材中就包括许多动物器官被认为有治疗奇效,例如熊胆、虎鞭和犀牛角等,由此人们自古便形成“利用”动物的概念,延续至今。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随着生活福利提高,人们也开始关注动物的“权利”,对动物的认识差异也随之逐渐显现,从而形成对立双方“解救黑熊”与“没必要解救”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

  对于解决这起充满火药味的纷争,舆论也在探讨着路径。普遍的观点认为,应该找出熊胆的替代品。然而从现状看,中国官方层面并还没有批准相关药品,就算有相关产品问世,也要考虑能不能完全替代“天然熊胆”,产品是否经得住市场的考验。

  从企业层面来讲,如果频频用法律当可以进行“活熊取胆”的挡箭牌,不顾道德影响,将严损其社会声誉,从而沦为没有责任感的企业,定会前景渺茫。

  就公益的角度或作为监督者而言,也应适应社会文明提升的脚步。正如有评论指出,人们对动物的关爱本质是悲悯情怀的重建,看不到这种价值建构的内核,就容易将人们的反对“活熊取胆”,解救黑熊等行为视为无聊姿态。(完)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