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创新的力量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2日 01:17  第一财经日报微博

  近十年来,每到春节过后,各地总是要闹一阵工人荒。这两年除了东部沿海城市,西部也出现了这样的景象。

  劳工荒的背后是中国劳动人口的紧缺。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1年,由于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和老龄化速度加快,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自2002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2011年为74.4%,比上年微降0.10个百分点。

  适龄劳动人口比例的下降带来了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不少专家预计,未来十年中国可能出现刘易斯拐点(随工业化加深而产生的劳动力短缺),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步消失。

  这值得未雨绸缪,但不必过于焦虑。中国过去三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一方面有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另外一方面也和中国企业吸收创新的努力分不开。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最近表示,不论哪个国家,哪个时代,持续增长的基石都是技术创新。在工业革命前,工匠和农民是创新的主要源泉。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也拥有最多的工匠和农民,因此在历史上多数时期,都是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领导者。

  创新并不意味着都是高精尖,也并不全是巨额的投入。如果能够利用后发优势,借鉴世界上已有的先进技术,为我所用,在生产实践中加以改进,这也是创新的一种体现。中国制造业能够承揽世界上众多电子企业的代工,就是企业和工人不断实现制造技术创新的结果。

  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劳动力资源整体上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体现在两个方面:供应充分和技术创新积淀雄厚。

  创新并不是凭空而来。它需要建立在尊重创新和保护创新的市场环境中。现在占据制造业高端位置的中国企业,多数都是在充分竞争市场中打拼出来的,每一丝的技术进步都是市场倒逼的结果。从根本上来说,保护市场竞争的公平,就是保护创新,也就是保护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石。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