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改革即须触动既得利益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13日 01:59  第一财经日报微博

  新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最近的一个提问,为市场热议。据报道,郭树清在某个内部场合向与会人士发问:“IPO不审行不行?”

  问题的答案会是如何呢?近些年来,针对新股发行改革的建议很多,希望取消发行审批制的呼声也很多,但此改革进展缓慢。问题当然不在于IPO不审就不行,而实在是有太多的利益羁绊在其中。

  相信郭树清的这个提问并非偶然。自其履新以来,郭树清展示给公众的,大体是一个改革者的形象。强制上市公司分红,严打内幕交易,主张放松管制、强化监管——这一切,都在表明这位财经官员的改革理想。

  当然,也可以想象,取消发行审批制的改革注定是艰难的,既得利益者有动力维持原状。改革是利益的再分配,在改革中要失去利益者,常常成为阻碍改革的力量,这不足为怪。如此,郭树清的这个提问,或许只能表明一种态度,一个愿望,距离真正的改革尚有不短的路途。改革拒绝浪漫主义,从愿望到真正去落实,其间会有很多艰难的博弈!

  这多少让人感到有些无奈和失望。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和今日中国迫切需要改革的诸多问题一样,如同邓小平多年前曾指出的,“改革是一场自我革命”。所谓“自我革命”,就是主动放权,就是通过改革,将利益从自己手中放出去,其难度不言而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很多人呼唤改革强人的出现。

  就在前些天,温总理重提“不改革死路一条”,如此言语确实令人警醒,改革的意义清楚彰显。问题在于,这个社会不是认识不到改革的重要性,而是因为种种障碍的存在,许多领域改不动,“自我革命”动力缺乏。正如“IPO不审”不是不行,而实在是“不审”的话,会触动太多人的“奶酪”。

  在这个背景下,体制内一些改革强人的出现,固然是一股积极力量,但是单靠几个改革者的徒手搏斗,也很难真正从当前改革滞后的困局中突围。这个时候,改革推动合力的形成,更多要靠体制内的改革力量与外部力量的相互结合,要靠自上而下的改革力量与自下而上的推动力量共同作用。

  未来需要改革的领域繁多,改革任务很重。就拿经济领域来说,如金融体制及一些要素市场的改革,任务就很艰巨。而这些领域改革的不到位,又与政府体制变革的迟缓密切相关。事实上,当前改革的关键之一,就是要继续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就在于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尤其是解除政府在一些领域,特别是一些能够大大释放活力的服务业领域的过度管制,同时把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切实管好。

  温总理曾就政府体制变革开过三个“药方”——其一,完善宏观调控体制,坚持政企分开,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其二,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其三,依法规范行政行为,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近些年来,相关方面也确实可以看到已经取得一些成绩,只不过,成绩与改革的要求相比,差距还比较大。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涉及政府管制经济学、行政学和行政法学三个维度。在学理上,改革的逻辑早已十分清晰。改革的艰难,主要就是因为这样一对矛盾的存在,即政府身兼改革主体与客体的双重身份。说得更直白些,如前文所述,是要“自我革命”,因此,既需要找到自身改革动力和冲破阻力的办法,也需要来自外部更多的监督。

  体制内从来不缺少改革力量,只是这种改革力量与阻碍力量之间的博弈,未必完全能够占据优势地位。外部的监督与推动力有时候也会显得羸弱。不过,公众的利益不能被部门利益绑架劫持,改革的正义性由此确立。正义终究会取得胜利,这是公理。改革路途中的重重阻碍,挡得了一时,挡不了长远。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如此,其他领域的改革亦会如此。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