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用工荒缘何成了连续剧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6日 00:01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本报记者万润龙尚启庄

  编者按

  新春伊始,各地的用工荒就已经开始沸腾。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开始留在“家门口”,当中国经济全面扩散时,更多的农民工不再愿意漂泊异乡,而那些走出去的人当中,80后、90后农民工也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不再像父辈那样是完完全全的体力劳动者,他们想离开农村,融入城市,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生活标准,因此不再仅仅满足于基本的生存底线;另一方面,企业遭遇到了比往年更为艰难的境地:技术工人招不到,普工因为工资价位谈不拢,求职者不愿就业。中国的务工、用工观念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廉价劳动力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在未来几年还将会遭遇更为严峻的考验。

  慢半拍的劳动力市场

  农历正月初八,星期一,本报记者来到位于杭州市杭海路上的外来劳动力服务中心,没有看到记者预料中的场面,前来寻工的人稀稀疏疏,空荡荡的大厅显得冷清。

  显得冷清的劳动力市场不仅仅是杭州。本报记者从浙江温州、台州、金华等地的劳动力市场了解到,这些地方春节前后已经举办了人才招聘会,但基本上是企业提供的岗位多,前来应聘的人员少,最终签下用工合同的更少。今年农历正月初五,200多家企业在浙江永康劳动力市场联合招聘,他们推出了1万多个工作岗位,却只有数千务工者进场,供需不对接的矛盾十分突出。

  在杭州市外来劳动力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这几年,到劳动力市场找工作的外来务工者逐年减少,用工单位和寻工者之间的签约率也越来越低。不少寻工者辗转在各就业服务中心,不到自己设定的待遇底线宁愿赋闲等待。年轻的寻工者则上网或者通过纸质媒体寻找就业岗位,这也是劳动力市场冷清的原因。当然,更多的务工人员将在家乡过了元宵节后才进城,这是劳动力市场慢半拍的主要原因。

  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

  在杭州外来劳动力服务中心,本报记者与几位寻工者交谈。一位25岁的年轻人告诉记者,他在杭州已经有一份工作,但月工资只有2500元。“我在杭州租房子每月就要付800元,还要吃饭,还要找女朋友,这点钱根本不够花销。我必须找一份工

  资更高的工作,3800元是我的心理底线,有4500元一月更好。”这位小伙子高中毕业,眼下在一个小区当保安,正在学开车,还没有拿到驾驶证。

  而另一边,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却让企业老总们心急火燎。杭州美心时装设计公司总经理楼建美正月初三就忙碌起来:今年出口德国的服装订单猛增,她在杭州和安徽南陵办的两家厂急需增加会缝纫的熟练工。“老外没有春节,订单规定的时间期限很短,我必须增加人手。往年不到2000元的月薪就能招到人,如今3000元还打不住。”

  解决用工荒需要良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佐军博士向媒体表示,用工荒现象,是相应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两方面作用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是结构性的问题。中国需要改善现有的劳动力市场,使其能够迅速地适应产业结构变化。更多的专家学者却表示,要从根本上解决我

  国用工荒的难题,提高劳动力素质已是当务之急。他们认为,用工荒主要是技工荒。

  杭州市教育局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课题组的调查显示,杭州市19-59岁的人数为348万,其中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者占57.37%。这一人群的求职必然受到文化和技能的限制。浙江是用工大省,但务工人员队伍不稳定、整体文化技能素质偏低,已经成为制约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瓶颈。

  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俞建明告诉本报记者,目前,我国职业培训的覆盖面还比较窄,相当一部分劳动者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系统的职业培训。要建立起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开展职业培训,以满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企业发展的需求。

  专家认为,实施成人免费教育体现的是教育公平,而结果是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从根本上解决用工荒的难题。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