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龙
编者按“发展实体经济,倡导浙商回归”成为日前召开的世界温商大会最热门的话题。温州一向以民间资本充裕著称,也因为民间借贷而成为去年最受关注的财经热点。无论是吴英非法集资案,还是温州出现的“跑路潮”,人们都在世界温商大会期间反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民间资本究竟该如何规范发展,又该如何向实体经济有序引导?民间资本的东冲西突,不仅会引发借贷纠纷,造成社会不稳定,也会因为高利迫使借贷者“跑路”,因此,各地政府应当像浙江省那样,为民间资本回归实体经济搭建平台,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记者李文龙2月1日,在温州召开的“世界温商大会”上,金融类项目被摆在了414个重点招商项目的首位。去年温州爆发的民间借贷资金链危机以及小企业资金困境,使得这次温商大会备受关注。
作为民间资本运动的样本,“温州危机”让公众认识到,民间资本脱离实体经济、大量外流,必然会增加区域性金融风险和经济系统性风险。此次大会重点推出成立融资性担保公司和股权投资基金、通过定向招投标方式发起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等项目,表明温州已经在多措并举,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回归实业。
正如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所表示,民间借贷危机的问题出在金融领域,根子却在实体经济。部分企业深度介入民间借贷,表面看是企业主追逐高利润、热衷赚快钱所致,深层次原因在于实业项目利润微薄,对民间资本形不成足够吸引力,导致大量资金“脱实向虚”,甚至“热钱化”。因此,要使民间资本重新与实体经济对接,必须经过一定的政策设计。
民间借贷资金链危机凸显出民间资本的充裕与小企业“缺血”的结构性失衡。一边是洪流汹涌,一边是干涸的大地,要让中小企业获得资金活水,茁壮成长,最有效的措施莫过于建立起畅通的导流渠。众所周知,在温州民营经济发展初期,民间资本成为许多中小企业发展起家的重要力量。当前,民间借贷资金大量流向中小企业,以及呈现出的高利贷化倾向,反映出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依然旺盛。如果运用得好,体量巨大的民间资本,依然能够成为重振实体经济的有益力量。
与此同时,近期股市、楼市低迷让温州人的资产炒作遭遇“滑铁卢”,民间资本也有投入正规渠道、获得稳定收益的愿望。然而由于以逐利为唯一目的,大量民间资本并非通过股权投资而是通过民间借贷方式进入到中小企业。这种自发的民间契约行为缺乏担保、抵押甚至监管等专业手段,具有先天的弱质性,极易发生违约风险,很难预防其不向高利贷、非法集资案件转变。
频发的民间借贷案件表明,民间资本与中小企业之间仍难以有效对接,高额利息负担使小企业难以承受,而通过金融媒介则可以避免这种风险的发生。我们可以从政策的演变中总结出这一思路。2010年的“新非公36条”进一步拓宽了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允许民间资本进入石油、电信、金融服务领域。今年年初的第四次金融工作会议则强调,切实打破垄断,放宽准入,鼓励、引导和规范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参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改制和增资扩股。2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又提出,为进一步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健康发展,适当放宽民间资本、外资和国际组织资金参股设立小金融机构的条件。众所周知,金融机构本身就是一个媒介,借助这一专业机构和渠道,民间资本流入中小企业可以减弱“暴利化”倾向,绕道进入实体经济,也减少了民间资本增值的风险和成本,同时给金融机构带来活力。
业界普遍认为,除去为民间资本寻找债权投资的合适媒介,疏导民间资本的另一个方向应是搭建股权投资的平台。民间资本的积累尽管产生于实业,但是在投资增值过程中多集中于炒房、炒股等虚拟经济领域,对于股权投资则缺乏经验和专业性,这也是为何大量民间资金涌入民间借贷市场的重要原因。在民间资本投资政策性壁垒破除以后,地方政府还需主导,解决民间资本向实业回归的技术性障碍。
据悉,近期温州国家金融综合改革示范区方案已上报国务院。其实从去年11月开始,为缓解当地中小企业的资金链危机,温州就全面实施了“1+8”地方金融改革创新战略,包括创建民间资本管理服务公司、做强股权营运中心、发展股权投资等。这些措施实际上围绕一个主题,就是引导民间资本通过股权投资渠道,顺畅地进入实业。
如果温州不出现小企业主跑路潮,人们不会意识到温州的产业空心化有多严重,如果没有苏叶女案和施晓洁案,人们不会认识到高利贷、非法集资的风险有多大。尽管经过地方政府及时施援,温州等地的民间借贷风险有所缓解。但是由于民间借贷网络过于庞大,已经暴露出的风险案件或许只是冰山一角,温州、鄂尔多斯等地的民间借贷仍然暗流涌动,谁也无法预测,下一个黑天鹅事件何时发生。这也在警示,引导民间资本回归实业不能再停留在政策和口号层面,洪水如果不能及时疏通必然外溢,只有搭建起对接实体经济的桥梁,才能发挥民间资本的积极作用,趋利避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