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胡安·米罗:天真的思考者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3日 22:47  经济观察报微博

  李黎

  555

  2012-02-06

  李黎

  时至如今,但凡提起胡安·米罗(JOAN MIRO),“超现实主义”对于这个和毕加索同时代的西班牙画家、雕塑家、陶艺家、版画家来说,仿佛是最方便贴上去的标签。其实早在1930年代,米罗就公开宣布他与超现实主义流派早已无关。因为他不愿意再受这个标签的束缚,而放弃对其他艺术风格的探索。胡安·米罗的一生都在被探索实验和突破传统艺术史所惯用的“主义”束缚。当一个惯用的标签贴在了他的身上,米罗从内心深处会立即迸发挣脱它的强烈欲望。而此次上海美术馆从2012年1月15日起持续三个月的胡安·米罗展览,虽然并没有包涵米罗所有的经典作品,但展出的作品时间跨度长达50余年,观众们可以看到他在不同创作时期的风格转变。

  如果一定要说胡安·米罗坚守了什么原则的话,恐怕只有艺术风格不断创新的自由。米罗一直在无意识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之间游走,他多产,画风可以说始终如一而又变化多端。早年间,米罗的作品受塞尚、梵高、毕加索和野兽派画家的影响。作品的色彩精致很注重线条的立体主义。在1920年代,他受到荷兰的几个大师的影响,制作了一系列题名为荷兰的室内的作品,而且实现了从真实向幻想风格的转变。比如《农场》,标志了米罗从具象到抽象、从现实主义到超现实主义的过渡。这幅作品虽然创作于1920年米罗刚刚去巴黎之后,取材却来自于他18岁那年岁父母搬去的卡特罗尼亚乡间,在那里的农庄生活影响了米罗一生的创作。关于这幅作品还有件必须提到的佚事:当年米罗和好友海明威两人都是经济困窘的文艺青年,而海明威去凑得了5000法郎买下了《农场》以支持米罗,画作最后由海明威捐给了华盛顿国立艺术馆。在那个年代,两个年轻人除了各自的创作,共同爱好是一起到一个拳击馆去练习拳击运动,怪不得著名的电影《搏击俱乐部》曾说过最想对打的名人便是海明威,应该再加上胡安·米罗的名字。

  1893年出生于西班牙巴塞罗那的米罗,14岁时进入巴塞罗那的一家艺术学院学习。米罗得益于他曾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经历,以及深厚的艺术传统。米罗的画中往往没有什么明确具体的形态,连他画一只可以看出具体形态的猫头鹰时,你也会诧异这只猫头鹰姿态与结构的无拘无束。但是,这种无拘无束的自由感并不是随意之作,潜意识里的自由创作之后,第二阶段则是细细思量。也许最难能可贵的创作姿态,便是米罗这种缜密思考后的奔放与天真吧。

  除了超现实主义,他还与抽象表现主义、国际主义、民族主义等一系列名词有关。而且,由于他的作品充满异想天开的趣味和孩童般的直觉想象力,在作品解读上,即使一个孩童也可以从他的作品中获得生活意象的愉悦感。宛如梦境的幻觉感和强烈的张力并存,按“超现实主义之父”布勒东的说法——“米罗是我们所有人中最超现实的一个。”但胡安·米罗有关创作的名言却是:“用灵魂中的火焰来构想作品,但必须以临床的冷静来完成它。”

  个人简介:

  胡安·米罗(1893年4月20日—1983年12月25日),西班牙画家、雕塑家、陶艺家、版画家,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来源:经济观察网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