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从朝伊核问题看决策透明度之利弊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3日 22:47  经济观察报微博

  薛理泰

  555

  2012-02-06

  国际观察

  薛理泰

  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员

  xueltglobal@gmail.com

  值此美国与伊朗关系空前紧绷之际,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正在加大对伊朗经济施压的力度,并且辅之以在伊朗周边进行大规模的军事集结,从而在军事、经济两方面双管齐下。显然,西方国家在运用国家机器对伊朗施压的努力上,已经旋紧了最后一个螺丝。这些努力业已达到仅次于对伊朗发动战争的地步了。

  伊朗启动核工程由来已久。这里是伊朗启动核燃料铀生产线的大事记:上世纪50年代后期,伊朗斥巨资启动核计划,建立了一座核电站、6个核研究中心和5个铀处理设施;2003年2月9日,伊朗前总统在发表电视讲话时宣布,伊朗已经在雅兹德地区发现铀矿并已成功提炼出铀,将着手开采铀矿并建设将铀矿石而二氧化铀、而四氟化铀、而六氟化铀的铀转换及铀浓缩的工业设施;2004年11月,伊朗迫于国际社会的压力,宣布中止与铀浓缩有关的一切活动,因为铀浓缩是生产武器级核燃料的关键环节;2005年8月,伊朗重新启动作为铀浓缩前期阶段的铀转换活动;2006年1月3日:伊朗宣布已经恢复中止两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并于10日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下,揭掉核燃料研究设施上的封条,正式恢复核燃料研究活动;2010年2月16日,伊朗总统内贾德表示,最近伊朗完成了新一代离心机的试验,其功率是目前离心机的5倍,不久后新一代离心机将投入运营;2012年1月9日:伊朗启动福尔多核设施,生产浓度为20%的浓缩铀。

  众所周知,研制核武器涉及众多环节,其中获取武器级核燃料是关键环节。获取武器级核燃料一般经由两条途径,即通过核生产堆获取金属钚的钚生产线以及经由铀转换和铀浓缩的途径获取浓缩铀的铀生产线。这两条生产线殊途同归,目的都是获取武器级核燃料。

  当前伊朗遵循铀生产线获取浓缩铀。铀矿石经由二氧化铀、四氟化铀、六氟化铀的铀转换过程,成为六氟化铀气体,被送往离心机群提炼浓缩铀。武器级金属铀的铀浓度必须超过90%。

  在离心机群提炼浓缩铀的过程中,难度最大的就是生产浓度为20%的浓缩铀,从浓度为20%的浓缩铀继续提炼到浓度超过90%的浓缩铀,难度反而不大。如今伊朗庞大的离心机群正在投入高速运转,生产浓度为20%的浓缩铀,已经没有难度了。由此可见,伊朗离生产武器级金属铀仅一臂之遥了。倘若没有梗阻,则时隔不久国际社会即可能面对伊朗手中的核武器了。

  在西方国家磨刀霍霍之际,德黑兰仍然信誓旦旦地表示,该国核工程完全同核武器无关。西方国家研制核武器,就是遵循这两条途径一路走过来的,可以说轻车熟路了。德黑兰的说辞岂能取信于人?或谓:“其谁欺,欺天乎?”

  最近五角大楼紧急要求国会追加拨款,对巨型钻地弹(Massive Ord-nance Penetrator,简称MOP)进行升级,俾使此型炸弹升级后可以用于摧毁伊朗地下核设施。奥巴马总统业已授权五角大楼拟定向伊朗发动军事攻击的应急方案,则对此型炸弹予以紧急升级,作为该方案一个子项目,自然是题中应有之义。当初设计此型炸弹的目的宗旨是在战时摧毁深藏于山洞中的敌国军方的指挥、控制系统。今日针对伊朗,则打击目标又要加上伊朗地下核设施了。

  巨型钻地弹升级版长6.2米,直径0.8米,重13.6吨,内装高性能炸药2.7吨,制导方式采用GPS/INS(全球定位系统加上惯性导航)。战斗部壳体采用镍钴钢高密合金制成。战斗部包括内含高能炸药的预侵彻弹头和主侵彻弹头。预侵彻弹头炸药爆炸后,射束流使弹头破片速度超过每秒6000米,炸开一个洞口;主侵彻战斗部沿此洞口继续侵彻,弹头以智能引信延时引爆,最终摧毁目标。

  核武器工程由许多子工程构成,一环紧扣一环。这也为美国仅以瘫痪乃至摧毁伊朗核工程为目的,选择关键设施作为袭击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的军事打击提供了可能性。这次五角大楼仅订购20枚升级版巨型钻地弹,就说明将打击关键设施是有限的。可见美国通过一击中的战役手段,是有可能达到瘫痪伊朗核工程的战略目的的。

  事实上,德黑兰同华府在进行战略博弈时,似乎在对策、分寸的掌握上,远不如平壤。在研制核武器的过程中,同样面临以美国为代表的国际社会的强大压力,平壤同德黑兰的遭际却有很大的不同。何以如此,值得研究。

  1993年,朝核问题面世时,朝鲜既无核弹,又无中近程弹道导弹。朝鲜灾情频仍,财政捉襟见肘。然而,19年过去了,朝鲜顶住了美国军事压力,终于拥有了核弹和中近程导弹。朝核和伊核的结局何以如此不同?

  这同朝、伊两国的主客观情况的差异有关。首先是地缘政治的反映,平壤利用中、俄两国是其北边邻国的特点,仗恃“城狐社鼠”的地位,在始而美、朝双边交涉,继而四方会谈,终至六方会谈的过程中,周旋于各大国之间,游刃有余。而伊朗密迩欧洲,德黑兰同欧美在伊核问题上的矛盾无从调解;其次是平壤采纳“进两步、退一步”的谈判策略,硬姿态到位,软功夫到家,一一化解了危机,终至于全身而退,而德黑兰徒有硬姿态,软功夫付诸阙如,眼看危机逼近,却无从化解;最后金正日的权威如日中天,他决定的事项付诸实施,全国均无异言,而伊朗宗教势力对政府颇有牵制力,国内权力结构又别具一格,决定了德黑兰谈判策略僵硬,难以与对手巧相周旋。

  在处理核问题上,平壤、德黑兰在决策透明度上的差异,在美国因人而异地采取不同的对策时,实际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伊核危机凸显以来,论者均未谈及这点。笔者在下面略微谈一下。

  平壤严禁民众同外部世界接触,又严格管制新闻报道,各媒体消息一概由朝鲜中央通讯社发通稿。遵照朝鲜国内政治需要,有选择性地挑选国内外新闻并有方向性地解释新闻,以便统一宣传口径。中央通讯社习惯于对国内情况报喜不报忧,而对国外情况(尤其是韩国)则报忧不报喜。久而久之,多数民众对自己的日常生活有了知足感,并不对境外生活表示多大的憧憬和向往。

  外国官员访问平壤时接触的内容和到手的资讯,都是朝鲜官方允许批准的,而外国学者、访客在朝鲜的行动则处处受到监视和限制,无从对官方的资讯给予补充。质言之,甭说美国对平壤采取的对策“矇察察”,连对平壤决策的机制及环境的了解也付诸阙如,往往要透过第三国有所了解,毕竟也是“雾里看花”而已。

  对比之下,平壤高层通过与美方的对谈以及文件、“内参”和友邦的通报等,却对境外资讯有透彻的了解。于是平壤享有信息单向透明的优势:平壤知悉境外,境外不知平壤;高层知悉基层,基层不知高层。

  平壤足以维持内外、上下信息不对称,在这一节点上,德黑兰瞠乎其后,并不具备可比性。伊朗终究是一个民主国家,民情表达还是自由的,在西方国家随处可见伊朗商人、游客。上月欧盟决定对伊朗实施制裁后,伊朗货币里亚尔市场汇率创下历史新低。4个月内里亚尔对美元贬值七成,民众牢骚满腹,德黑兰出现抢购百货的浪潮。此即一例。

  与此同时,外国人在伊朗境内的活动也是相对自由的,没有受到严格的监视和限制。伊朗核科学家及导弹专家接连在国内死于暗杀,于此略见一斑。但凡德黑兰在决策上有所异动,华府迅即获悉,根本没有什么神秘感。

  对美国说来,德黑兰在核问题上的决策推断可及,对方以迷踪拳过来,己方即可以无影腿过去。因此,德黑兰在决策上的透明度也就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反顾接触平壤、德黑兰在核问题上决策透明度大小之利弊,可能根由即在于此。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来源:经济观察网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