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诗人、刑讯专家和游击队员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3日 22:45  经济观察报微博

  张伟劼

  555

  2012-02-06

  特诺奇蒂特兰断想

  张伟劼

  南京大学西班牙语系教师

  flagco@sohu.com

  1938年2月19日,阿根廷诗人莱奥波尔多·卢贡内斯被人发现死在首都郊外的一座小客栈里,终年64岁。根据法医的鉴定,他是前一天晚上服毒自尽的。在他房间的书桌上,摆放着一瓶喝到一半的威士忌、一杯水、一篇未完成的书稿和一封遗书。遗书并未提及他为何自杀,只求“把我埋进土里,不要棺材,不要有任何能让人想起我的符号或名称。不要让我的名字出现在任何公共场合”。遗书还宣称:“我不怨任何人。我的一切所作所为,皆由我本人且仅由我本人负责。”

  晚年的卢贡内斯活得并不风光。本是受独裁武夫宠爱的当红文人,随着理想的破灭和激情的消退,他转而在天主教中寻求慰藉。这位被后来的大文豪博尔赫斯奉为导师的诗人不仅勤于文学创作,也从青年时代起就热衷于政治活动,其政治思想历经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转为自由主义再到保守主义、法西斯主义,多变的立场似能印证李敖老爱引用的一句话:“年轻时不敢做激进派,就因为担心年老以后,自己会因此变成保守派。”1924年12月,卢贡内斯作为当时美洲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受邀出席秘鲁阿亚库乔战役百年纪念仪式。他在面对各界名流的讲话中宣称:“为世界之福亮剑的时刻又一次敲响了!”此时的卢贡内斯已是墨索里尼的坚定拥趸。他认为,美洲独立战争的关键一役阿亚库乔战役胜利百年后,拉丁美洲又面临着一个关键时刻。他在讲话中指出,十九世纪的宪政制度已经老旧腐朽,军队是最后的贵族,稳定秩序的最后的希望,在这一历史性时刻,只有军人的美德能实现充满美丽、希望与力量的崇高生活。这番法西斯色彩十足的演讲令卢贡内斯失去了诸多文友。1930年,阿根廷军人找来这篇演讲稿四处传布,发动政变建立了一个野蛮的独裁政权,卢贡内斯被认为是军事政变的精神领袖,由此被钉上了阿根廷政治史的耻辱柱。当权的军人并没有厚待卢贡内斯,只给了他一个卑微的督学职位,而他们的做法也与卢贡内斯的理想大相径庭。诗人在深深的失望中离开人世。“我静悄悄地等着你,/从目送你离去时开始。/我静悄悄地爱着你,/我就这样地离开人世。”卢贡内斯生前写下的这几句诗似是诀别。诗人的自杀也许更与一段地下恋情相关。多年以后,人们才知道,自1926年起,爱弥莉亚·卡德拉戈成了卢贡内斯的秘密情人。当时的爱弥莉亚还是师范学院文学系的学生,她为了完成一篇作业,向卢贡内斯求借一本他的早已绝版的诗集,交往由此开始。崇拜转为爱慕,年老的心也重焕青春,尽管相差三十多岁,他们爱得疯狂。诗人竟在献给爱人的诗稿上沾上自己的血迹和精液,以此印证他无法遏制的爱欲。这有违世俗伦理的爱情不幸为卢贡内斯的儿子、博罗·卢贡内斯警长发现了。

  博罗·卢贡内斯警长监听了父亲和他情人的电话,留存了他们交往的证据,找到爱弥莉亚·卡德拉戈的父母,明告他们,如果他们的女儿不立即断绝这段非正常关系,他就宣布爱弥莉亚的父亲是精神病人并强行扭送至精神病院。卡德拉戈一家人给吓得不轻。从此,这段不伦之恋结束了,当事双方不再来往。诗人死后,爱弥莉亚在半个世纪的余生中一直深爱着他,还要求在自己死后,棺材里一定要放上卢贡内斯亲手送给她的一只玩具绒毛猫。

  博罗·卢贡内斯警长因在拉丁美洲率先创造性地将高压电棒引入刑讯逼供而名载史册。他生于1897年,1971年自杀身亡。据一位曾遭他拷打的政治犯回忆,此人“中等身材,微胖,皮肤白皙,嗓音奇尖,圆脸,斜眼,目光浑浊,头上一点点黑发还用发胶定型,总体看上去像个巨大的胎儿”。据说他少时在乡间度假时,曾以拧断母鸡脖颈取乐。在一个少年管教所任所长期间,他因腐败和猥亵男童被送上法庭,有可能面临十年监禁,只因他的诗人父亲亲自跑到总统跟前跪下来求情,求为“家族荣誉”网开一面,博罗才得以免遭罪罚。1930年阿根廷军事政变后,博罗竟得当权者赏识,不仅恢复了此前因其大过而扣发的工资,更升任首都警长要职。博罗在一所旧监狱的地下室里设立了刑讯室,将几十年前就被禁的刑具重新拿出来使用,还将电学、力学等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运用在刑讯逼供手段中,协助独裁政权打压迫害进步人士。

  生有两个女儿的刑讯专家博罗·卢贡内斯警长万万没有想到,多年以后,他发明的刑具和逼供法竟会被用在自己孩子身上。

  苏珊娜·卢贡内斯生于1925年,是父亲的小女儿。因为儿时落下的病症,她一只腿长一只腿短,走路稍显跛足。她一直尽力以优雅的举止掩饰自己的残疾。事实上,比跛足更令她难受的,是人人都知道她有一个刽子手父亲。也许是为了摆脱心理阴影,她选择了一种激烈、痛苦、充满矛盾的生活。她性格叛逆、思想激进,加入左翼知识分子的圈子,时时表露出要打倒一切不合理秩序的造反情绪。她结过婚,后与丈夫分居。尽管医生多次告诫她,她的身体状况不适合怀孕,她还是生了三个孩子,其中有一个叫阿莱杭德罗的,最终重复了卢贡内斯家族的命运:自杀身亡。

  苏珊娜·卢贡内斯继承了祖父的文学细胞,在大学里修读过文学专业,当过教师、记者、编辑、翻译、作家,与布宜诺斯艾利斯文学圈中各位名流过从甚密,今天的一些老作家如胡安·赫尔曼仍还记得她。七十年代初,当阿根廷的政治局势再次开始恶化时,苏珊娜义无反顾地选择了革命。她和她的密友们加入了反抗现行体制、争取公义理想的游击队,在武装组织中负责情报和宣传工作。1976年,一派混沌危局之中,曾为诗人卢贡内斯鼓吹的“亮剑”时刻再一次敲响,通过军事政变上台的阿根廷军人号称推行“全国重组进程”,开始严厉打击清算城市游击队成员。1977年冬,苏珊娜·卢贡内斯被捕。

  苏珊娜不想重复祖父和父亲的命运,没有选择自杀。她被辗转关押于多个地下刑讯处,遭受了各种形式的非人的折磨,这其中包括她父亲当年的创造发明。据说,苏珊娜一直表现得很坚强,甚至还不忘幽默,调侃那些拷打她的人在业务能力上比不过她的父亲。她是哪一天离开人世的,至今未有确切说法。苏珊娜·卢贡内斯和那些年(1976年至1983年)数万名被宣布“失踪”的阿根廷公民一样,成为不知葬身何处的游魂,成为阿根廷悲情历史中的又一例人生个案。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来源:经济观察网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