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伦敦这样备战奥运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3日 22:44  经济观察报微博

  蒋薇薇

  555

  2012-02-06

  蒋薇薇

  彼得·亨利是英国伦敦交通局局长。他的办公室在毗邻白金汉宫的圣詹姆斯公园,但要想在这里找到他很难,他不是那种脱离实际的领导,只借戒严的时候去象征性视察,他深知亲力亲为才能对实际情况了如指掌,否则随时有“下课”可能。所以,如今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游走在伦敦各种公共交通网络上:12条地铁线、各种巴士运输线、自助自行车网络、东部奥林匹克公园区域的码头区轻轨、国家铁路网络等等。

  与其他奥运会主办城市的承诺不同,他从不保证说伦敦交通绝对能在奥运期间满足大家的需求,他只希望通过自己团队的努力,能够将奥运会“应付过去”。“我们最后的一招,就是让所有工作人员,人手一个大喇叭,站在所有的地铁入口处,高声大喊:‘下面已经太挤了,大家想点办法另谋出路吧!’”

  亨利的谨慎保守,有着足够的理由。因为对于伦敦交通,奥运会这两周的冲击实在太大。

  伦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拥有地下铁路的城市。地铁在伦敦,正名是London Underground,事实上人人都称之为tube,形象生动,就是“管子”。如今每天有300万人次使用伦敦地铁交通。看看这12条地铁线的建成时间,就更能明白tube要比underground更贴切:大都会线(1863年)、汉默史密斯及城市线(1863年)、区域线(1868年)、东伦敦线(1869年)、环线(1884年)、北线(1890年)和滑铁卢和城市线(1898年),另外5条是中央线(1900年)、贝克鲁线(1906年)、皮卡迪利线(1906年)、维多利亚线(1969年)和银禧线(1979年),只有最后两条属于近40年修建使用线路。

  伦敦地铁的便利和服务举世闻名,哪怕有过1987年导致37人丧生的国王十字站大火,以及2005年申奥成功第二天导致52人死亡的爆炸案,仍无损其名声。国王十字站大火后,伦敦地铁禁烟;恐怖袭击,让伦敦安保升级。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交通网络,支撑着这座巨型国际都市的运转。

  但奥运挑战太大,亨利不敢有半点托大。在奥林匹克公园所在的斯特莱福德,伦敦交通局通过调研列出了70个容易堵塞的地点,严加防范。伦敦东区虽然破旧,但金融城东迁,距离斯特莱福德很近,新的金融城里,每天有11万上班族。码头区轻轨(Dockland Light Railway)作为地上铁修好后,缓解大量压力,可奥运会的挑战将会空前。2012年8月3日,将在格林尼治村进行马术比赛,当天会有5万人步行伦敦桥离场。“我们连伦敦桥的承重和应对共振的极数,都进行了反复的测算。”亨利说。安全正是来自于这种细致、科学、严谨和对所有人生命的尊重。

  尽可能让伦敦人离开伦敦,或者不断宣传提醒,让伦敦人改变工作作息、选择其他交通途径,是伦敦交通局正在进行的工作。因为对于这个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现代化城市,要想大幅改变伦敦极其复杂的交通现状,几乎不可能,要维持奥运交通相对畅通,伦敦交通局只能更多从管理着手,试图实现分流。在伦敦会设立奥运特别通道,保证82000多名奥运选手、官员、媒体、赞助商等畅行。对于快递业务、重型运输业务,交通管制上已开始尝试新的手段。

  只是亨利几乎没有任何测试的机会——大伦敦都会区有着63000条道路,却有着1500万人口。哪怕在地铁某一条线做一个小时的测试,都将带来大面积拥堵。在英国这样的民主国家,是不允许随意出现戒严等扰民现象的,尊重人权是第一原则,否则又得被投票罢免。

  面对奥运,这座古老又前卫的城市,在战战兢兢中顽强挺立,只能期待着已经有着一个半世纪寿命的各种交通设施能够继续显示现代化,应对挑战。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来源:经济观察网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