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村小落寞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3日 22:33  经济观察报微博

  刘金松

  555

  2012-02-06

  刘金松

  9岁的刘文读完三年级,就得去县城上学。她所在的丁寨小学只剩下三个年级,从原来完整的六年级建制到现在的“教学点”,学生的流失和政策的推动,让这所有着40多年历史的小学随时面临消失的可能。

  位于河南省开封市杞县的这所普通小学,是众多中国乡村小学的缩影。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让中国农村众多的传统村小渐渐失去后续生源。

  根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学校布局调整与校车系统建设研究》,从2000年到2009年,中国农村(包括县镇)普通小学数从5.2万多所缩减到2.6万多所。10年时间减少了近一半,其中县镇以下的村小和教学点是主要的撤并对象。

  被冷落的村小

  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丁寨小学曾是附近4个村庄的教育中心,附近的村民基本都是从这里开始接受教育。

  刘文的爷爷在这里读完小学就回家帮忙种地,她的父亲读完小学后,又念了初中,然后就去打工了。到了她这一代,只能读到三年级,四年级及更高年级的学生,大都跑到县城去了。

  学校原先还有一个学前班,2010年还有20多个学生,但去年附近集镇办了一所私立幼儿园后,生源被抢走10多个,于是学前班也停掉了。现在所剩的年级中,一年级20个学生,二年级25个,三年级18个。而在2000年前后,学校生源的高峰时期,一个班顶现在三个年级的人数。

  学生在流失,老师也在减少。连校长在内,共4个老师。一、二年级采用“包班”制,由一个老师负责该班级语文、数学、体育等所有课程,三年级由校长和另外一个老师共同负责。校长稍微年轻,三位老师的年纪则都在55岁以上。

  对于这些生源日渐萎缩的乡村小学,当地教育部门的基本指导原则是维持现状,既不再增加投入,但也不强制撤并。

  据杞县教育局负责基础教育的工作人员刘学峰介绍,未来基础教育的布局是重点建设中心校,属于规划中的中心校,加大投入、支持力度;不属于规划中的,就不再“武装”了。

  类似丁寨小学之类的村小即属于“不再武装”之列。虽然维持着学校的正常运转,但在硬件建设、师资、教学设备上,基本不再投入。学校空出来的几间教室曾被村民租去养猪,但因为太吵,加上臭气熏天,遭到学生家长抗议后,学校又把教室收了回去。

  当地教育部门规划有“撤校并点”计划,鼓励学生向中心学校集中。不过由于中心校多采用寄宿制,到中心校就读,还要增加一笔开支。到集镇上的中心校,每个学生每年要多支出3000多元。送到县城去成本更高,一个学生一年要多支出近8000元。

  县校难融

  上世纪90年代末,是丁寨小学生源最为旺盛的时期,最多的时候,一个班有近70人。但自2000年适龄学生入学高峰过后,学生的基数开始逐渐减少。县城相继涌现的一些全托制的寄宿学校,也开始争夺村小的生源。

  虽然有着公立学校、免费义务教育的实惠,但在对日渐稀少的农村生源的争夺中,传统的村小并不占优势。一位在丁寨小学教了多年书的教师分析认为,有两个原因导致了村小生源的日渐流失:首先是很多孩子的父母都出去打工了,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顾不方便,送到全托制的寄宿学校更方便一些;再就是家长之间攀比心理严重,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送到了县城,自己要不把孩子送到县里去,觉得没面子。

  刘文是在二年级的时候,和邻居家的三个同龄孩子一起被送到了县里的寄宿制学校,学费每年4600元;每半个月回来一次,由村里一个跑出租的村民负责用面包车接送,从县城到家一趟5元钱;吃饭在学校食堂,每个月200元。

  县城的班级比村小的大多了,刘文所在的班有80多个学生,学校里最大的班级有100多人。管理也比在村小要严,如果老师发现学生课上说话,要罚抄课文,罚抄十几遍算是轻的,很多孩子抄课文抄到哭。

  更让刘文觉得难受的是,在那里待了一个学期,她的座位竟然两次被老师往后调。她曾问和她对调座位的同学,为啥能往前调?第一个同学告诉她说,他爸爸给老师送了一箱火腿肠。回家后她曾问爸爸,能不能给老师送一箱火腿肠,爸爸说,还是留着给你补充营养吧。

  第二次调换座位后,同学告诉她说,他们家把轿车送给老师开了一段时间。回家后她又向家里抱怨说,“俺同学他爸把车借给老师开,把他调前面,又把我往后调了!”她爸爸没好气地回应说,“咱家就有拖拉机和摩托车,你回去问问你老师,开不开?他要开,咱给他送过去。”

  二年级那个学期结束后,刘文再也不愿意到县城去上学了,即便是被父母狠狠打了一顿,也坚决不去。无奈之下,家里只得又把她接回了村小读三年级。

  刘学峰认为,现在很多农村家长把孩子从村小送到县城的积极性比较高,但效果并不一定好,孩子缺少家长监管,打架、上网等不良现象根本控制不了。

  县城的小学已有近2万名学生,容纳了全县该阶段学生的1/4还多。刘学峰认为,目前县城学校的压力大,下一步还是要向乡镇分流。根据该县的规划,未来将在全县建设170所中心学校,根据人口状况和新农村建设,保证一个社区配备一所中心学校。硬件建设已在投入中,最大的缺口是师资。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来源:经济观察网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