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收益银行理财产品扎堆促销 理财师提示风险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3日 16:40  中国经济时报微博

  春节长假刚过,市民手里的闲钱还没怎么焐热,就已被银行的理财产品盯上。这几天市民收到的理财产品营销短信大有迅猛上升势头,各家银行的理财产品正扎堆上市,而其预期收益率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

  多数银行短期产品收益均高过5%

  随便翻阅这两天收到的短信,就能发现几条银行理财产品广告。一家银行宣称,一款63天短期理财产品10万元起售,综合收益率最高达5.8%。另一家银行的短信更为详细,35天预期收益率5.2%,63天5.6%,91天5.8%。记者调查发现,节后各家银行不仅扎堆推出理财产品,多数银行的产品预期收益率也均超过了5%。除了短期产品,也有银行推出了中长期产品,预期收益率也较高,有家银行364天投资期限的产品年化收益率达到5.6%。

  有银行理财经理表示,这样的预期收益率甚至比年前还低,而去年年中有一段时间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曾明显低于目前这个水平。如果这样的收益率能完全或基本兑现,对市民还是有相当大的诱惑力的。目前一年期储蓄存款的利率只有3.5%,五年期可以达到5.5%。

  一季度银行揽存加剧理财产品竞争

  据介绍,年前由于多数单位分红或分配,对公账户上有大量资金转移至个人账户上,因此春节期间正是市民手里闲钱最为充实的时间段,大量资金有回笼的需求。而一季度正是各家银行对下级单位考核存款的最重要时段。为了争揽存款,各家银行使出各种手段,竞相推出预期收益率较高的理财产品就是手段之一。

  另外,就今年的形势来说,由于前期存款准备金率多次上调,银行可用来放贷的资金普遍不足。为了做大存款,降低贷存比,银行也有较为迫切的揽存需求。

  年化收益率不能等同于实际收益率

  节后银行理财产品以其较高的预期收益率吸引了不少市民购买。记者了解到,市区有几家银行甚至出现了抢购现象。不过有理财经理表示,很多市民由于第一次购买理财产品,对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存在较多误解,这部分市民在产品到期兑现收益时很可能会大为失望。

  其中一种较为普遍的误解,是将预期收益率当成实际收益率。实际上,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都是年化概念,比如一款35天期、预期收益率5.2%的短期理财产品,在投资满35天后,并不能得到5.2%的实际收益。一位理财经理提供了这样的计算公式:实际收益=投资额×预期收益率÷365×实际天数。

  收益率高低取决于银行风险控制能力

  另外,也不是所有的银行理财产品都能实现预期收益率。数据显示,2011年到期的银行理财产品共计18742款,不区分投资对象和投资期限,平均到期收益率为3.82%,只比一年期储蓄存款的利率稍高一点。其中还有37款没有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率,包括7款产品到期收益为零。

  有理财经理认为,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首先取决于投资标的和投资类型,激进的收益高但风险大,稳健的收益低但风险小。不同的银行有着不同的风险控制能力,这得在研究银行以往的投资收益情况后才能有所判断。总的来说,银行理财产品并不是稳赚不赔的,更不是广告上宣称多少收益实际就能得到多少收益。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