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2012年的中国与世界:雏凤清音 世界起舞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3日 13:10  中国经济网微博

  

  新华网北京2月3日电(记者李学梅)尼罗河畔逛庙会,纳斯达克(微博)庆新春;罗马市长阿莱马诺为龙“点睛”,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用中文拜年——龙年春节到来之际,浓浓的年味从中国飘向海外,让整个世界同感温暖。

  “这更像是个全球性节日,整个世界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其中”——加拿大《艾伯塔报》这样评论。

  近几年来,春节“国际化”日趋明显,大背景则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探索之旅。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这个曾经创造千年璀璨文明的国家,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中国文化崭新的全球旅程,如壮美画卷,正渐次展开。

  挑战 迎战

  环顾当今世界,文化早已成为各国战略发展的重中之重。尤其在全球经济裹足不前的大背景下,文化产业更被视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太平洋彼岸的美国,文化产业已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0%。全世界56%的广播和有线电视收入、85%的收费电视收入、55%的电影票房都源于美国。在获得可观经济利益的同时,山姆大叔也通过好莱坞大片和独有的快餐文化,让自己的形象在全球传播。

  美国文化的强势,引起了世界其他国家的警觉。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高举“文化例外”的旗帜,掀起捍卫本民族文化的保卫战。服装、皮具、香水、化妆品、珠宝等产业,不仅让法国在国际时尚界占据重要一席,更已成为其对外交流中一张闪亮的名片。

  与此同时,我们的邻国也没有停下文化发展的脚步:日本倾力打造“酷日本”的国家形象和国家品牌;韩国在保护传统文化之余,将其与现代工业相结合,使得“韩流”在亚洲风行一时,国家影响力大大提升,让人们再次感受到了“文化”二字的力量。

  历史无数次证明,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表现为文化的进步。任何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都是文化的觉醒。任何一个国家的强盛,都要依靠文化的发达。

  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在不断累积商品顺差的同时,国人也在承受着“文化赤字”的压力:文化品牌的匮乏、企业竞争力的悬殊,话语权的缺失……尴尬的现实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意识到:在全球化的今天,强大的文化等同于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建设文化强国已成为中华民族追求自强的必然选择。

  近些年来,中国文化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如今的中国,正以文明、开放、包容的新形象走向世界舞台。十余年来,“感知中国”的清泉从柏林、维也纳一直流淌到莫斯科……这一系列活动,让世界五大洲、20多个国家的众多民众得以零距离领略中华文化之美。

  与“感知中国”的精彩热闹不同,孔子学院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到千千万万中国文化爱好者的身边。据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汉办)统计,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开设以来,截至2011年5月,全世界已有101个国家建立了300多所孔子学院和400多个孔子课堂,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刷新。

  此外,中国国家年、中国文化年、中国语言年等活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俄罗斯到西班牙,从澳大利亚到意大利,数以千计的音乐家、舞蹈家、设计师、科研工作者跨越重洋,只为赴一场文化的盛会。在内罗毕、在圣保罗,普通人参加汉语歌曲比赛、跟着电视学汉语,体会着方块字带给他们的快乐。

  (责任编辑:郭彩萍)

  

  思变 求变

  历史赋予中国灿烂辉煌的文明,也留下了一道令人深思的历史课题——在新的时代,古老文化如何与时俱进,实现中兴并让生命力长存?

  答案是——包容与创新。

  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古老文明。它为什么能够如此长寿、如此富有活力?其根源在于它的与时俱进,它不断吸收其他文化的营养丰富自己,它是开放而不是封闭的,是包容而不是排他的。

  在近代中国饱受屈辱的时候,国人曾对民族文化的去向展开激烈讨论,面对“全盘西化”和“本位文化”的交锋,著名哲学家熊十力提出了“返本开新”的理论,即吸纳时代之精神,从传统儒学中发展出科学、民主,以解决中国当时的文化问题。

  “中西文化宜互相融和,以反己之学立本,则努力求知,乃依自性而起大用,无逐末之患也……中西学术,合之两美,离则两伤”。这种吸取他国文化精髓,对传统文化进行再造的观点,不仅于当代中国有着振聋发聩的作用,对现今之世界,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何谓创新?它是科技领域的奇思妙想,是另类商业经营模式的横空出世,也是文学、艺术和思想潮流的另辟蹊径。中国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与勇于创新不无关系。梁漱溟曾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说:“历史上与中国文化若后若先之古代文化……唯中国能以其自创之文化永其独立之民族生命,至于今日岿然独存。”

  五千年中华文明薪火相传,成就了先秦诸子、汉唐气象、宋明风韵的辉煌时代,在世界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虽然近代以来,中国大门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敲开,此后百余年几经沉浮,华夏文明也在历史的大潮中经历着艰难的蜕变,然而中华文化的复兴始终萦绕在每一个中国人心头。

  30多年前,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让中国得以摆脱贫困,而去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第一次系统谋划文化发展战略,开启了建设文化强国的新征程。

  (责任编辑:郭彩萍)

  

  起舞 共舞

  从文明古国到文化强国——这一历程必是中国与世界共舞的全球旅程。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我们或许无法像研究政治、经济学一样,时时把握它的发展轨迹,精确测量它的增长速度。我们只能怀着一份期待的心情,感受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脉动。伴随着崭新旅程的缓缓开启,2012年注定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法国,许多人至今仍对2003年到2004年举办的中国文化年津津乐道,从香榭丽舍大街的盛装游行,到埃菲尔铁塔首次为中国春节换上“红装”,370多场活动让法国乃至欧洲民众领略了一个古老、多彩、现代的中国,同时对这个遥远的国度产生了一份具象的亲切感。

  而在2012年,更多精彩正在世界各地轮番上演。由中国国务院侨办、中国侨联组织的“文化中国 四海同春”艺术表演、“亲情中华”文艺演出和“五洲同春”海外春晚,已成为海外不少城市迎春的一道文化风景。越来越多的当地市民加入观看的人群,其中不乏政界、商界和文艺界知名人士。不少城市的政府部门还将来自中国的庆春文艺演出纳入每年重大文化活动的日程表。

  此外,第三届海外“欢乐春节”活动也在全球82个国家和地区的144个城市拉开帷幕。在泰国,诗丽吉王后和诗琳通公主出现在曼谷唐人街的活动现场;在英国伦敦、澳大利亚悉尼,数十万民众准备参加广场巡游狂欢;在美国纽约,由中国钢琴家郎朗倾情演出的“中国龙年新春音乐会”将由美国公共电视台向全美转播。此后,中国文化走进拉美、俄罗斯中国文化节等重要文化活动接踵而至,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也将加快建设的步伐……

  还记得2009年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的特殊访客吗?两名披肩长发的盲人女孩拄着导盲杖、背着双肩包,走到主宾国中国的活字方阵前蹲了下来,用手轻轻触摸陌生的汉字,久久不停。在她们身旁,是无数慕名而来的观众,他们流连于“纸山”、“书墙”、“墨滴”、“活字阵”中,翻看着中国书籍,学习着雕版印刷,感受一个与欧洲文化迥异的中国空间,那动人的场景令人至今难以忘怀。

  近两年来,中国图书的身影在日内瓦、开罗以及维也纳等国际书展上随处可见,从参展规模到参展商人数,再到图书的种类,它经历了一场从过客到主角的惊艳蜕变……今年4月,中国又将以“市场聚焦”主宾国的身份亮相伦敦书展,在这一重要的国际平台上展示中国文化的全新面貌。

  五千年光阴呼啸而过。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让中国无愧“文明古国”四字称谓。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中国在文化领域依然“年轻”,通向世界的道路依旧漫长。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唐代诗人李商隐曾以此句赞扬青出于蓝更胜于蓝的少年俊才。如今,历经风雨的中国文化正如一只蓄势待发的雏凤,准备展开一段全新的旅程。

  (责任编辑:郭彩萍)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