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多地去年财政收入增速远超GDP增幅土地出让减少 收入何以强劲增长?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3日 13:00  新闻晚报

  晚报记者 劳佳迪 报道 制图 任萍

  相比各地递交的年度GDP成绩单,堆积着艰涩数字的政府财政账本,距离公众始终很远。但倘若比照近日陆续公布的GDP增速与财政收入增速两个简单数字,却会将一个巨大问号直接摊放到公众面前。

  为什么政府财政收入增速总能远超GDP增速数倍之多?记者注意到,去年GDP增速8.2%的上海,政府财政收入增速是其近2.5倍;广东经济增速只有财政收入的1/2;北京财政收入增速达到GDP增速3.5倍;天津预算收入增速与GDP增速间的差距也超过了2倍。

  房地产调控之年,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的减少更令这个困扰发酵:理应与税收增速平行的GDP增速已然放缓,财政收入为何仍能强劲增长?

  官方解释

  产业结构优化使然

  “财政收入增速比GDP增速快不仅说得通,而且是好事。”

  地方发改委研究院一位分析人士昨天回应记者,“虽然经济总量的增长是扩大税基的重要因素,但产业结构的升级本身就会影响到税收增长速度与GDP增长速度的一致性。近几年,宏观经济中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一直快于GDP的增长速度,第三产业总产出或销售收入的增长比GDP的增速要快得多,经济结构调整的优化升级提升了GDP的质量,是税收增长速度快于GDP增长速度的原因。”

  资料显示,自1994年以来,我国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产值总体确实呈上升趋势。而据业内估算,在东部地区,第三产业产值与第二产业产值的比值每提高1个百分点,企业所得税收入增长就能达到3.067个百分点,而在西部地区则为0.536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更是税收增长的主要来源,比重高达50%。

  《上海市2011年地方财政收支情况》中体现的数据也为此说提供了支撑:“来自本市商业、金融、租赁和商务等服务业的财政收入增幅均在20%以上,制造业能级提升、效益改善对财政收入的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市电子信息、成套设备、生物医药等制造业企业所得税均呈现两位数增长。 ”

  值得一提的是,从税收宏观负担情况看,第一产业最低、第二产业居中,而第三产业最高,所以,轻税产业或行业在GDP中占比的下降,确实可以为税收收入增速快于经济增长速度提供一种解释。

  追问

  传统工业城市为何也如此?

  不过,这一解释却未必能够放诸四海。事实上,记者对比数据发现,财政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速的不相匹配不仅是多年常态,更是全国性普适的现象。以1994—2007年14年期间为例,税收收入从5070.79亿元上升到49451.8O亿元,年均增长19.5%;而GDP总量在14年里从48197.9亿元上升到257305.6亿元,年均增速只有9.8%。

  如果说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比重增大对北京、上海这样产业结构转型调整的城市尚能说得通,那么,对于天津等传统工业城市财政收入增速也持续十几年超过经济增速两倍以上的现象,这套解释似乎难以服众。

  据资料统计,全国角度来看,在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中占绝对大头的税收比率连续多年超出GDP实际增长率平均要达到9个百分点以上,而这与许多仍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的省份、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真实进度并不那么匹配。

  就以江西省为例,去年全省GDP增速约为12%,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却分别增长34.2%和35.4%,高达GDP增速的近三倍,而第三产业增加值是同比增加了10%左右。

  业内观点

  统计口径存在盲区

  “这里面其实存在一个统计规范的问题,GDP核算的是进出口净值,外贸进口反而是作为统计宏观经济增长的减项。 ”

  “中国加入WTO后,关税税率的不断降低和国内需求转旺,令关税、海关代征消费税和增值税大幅增加,但GDP是由投资、消费、净出口三部分组成,核算的是进出口净值,外贸进口反而是作为统计宏观经济增长的减项。 ”一位长期研究地税的资深人士对记者如是分析。

  “简单地说,在进出口总额增长的同时,虽然净额有可能是0或负数,表面上看对GDP没有拉动作用,但一般情况下,进出口贸易额的快速增长一般发生在经济高速增长期,投资和消费都是在快速增长的,却因为不存在直接相关的关系,增长速度不一致。 ”上述人士解释道。

  据海关统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年来,我国跃居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海关税收由2001年的2492.3亿元增长至2010年的12518.3亿元,是入世之初的5倍之多。

  “另一方面是出口退税制度的影响,在经济统计中,出口退税是不从税收收入统计中扣除的,而客观上,出口退税并没有形成国家的可支配收入,企业即使在实际得到所退税款之前,也并不将其视为实际的成本费用。 ”该人士还补充道,“这种统计方法实际上造成了税收收入规模的虚增。

  追问

  “内向”省份为何也如此?

  外贸核算口径的影响,可以部分解释外向型经济体如广东、江苏等东部沿海省份地税增速的迅猛,但对于外贸相对不活跃的内陆省份却明显解释不通。比如湖南省日前公布的2011年全年经济运行情况显示,全省实现GDP增速是12.8%,官方预计的全省财政总收入增长达到31%以上,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2.5%以上,其中,地方财政收入更是增长34.6%以上。而该省进出口总额是190亿美元,GDP总额则达到19600亿元以上,外贸比重并不高。

  不可否认的是,从统计学角度看,统计口径的不一致不光是外贸核算的问题,国家公布的GDP增长率与税收收入增长率本身的计算口径也不一致,存在一个技术因素。

  据了解,税收增长率的计算是按现价计算。而国家公布的GDP增长率是按可比价格计算的,两者本身就不具有可比性。

  晚报解读

  税收制度设计有漏洞

  既然两套解释都无法尽释十几年来普遍存在于全国各地的财政收入超速现象,那么公众就不得不把目光聚焦到税收制度本身的设计缺陷上。

  ★关键词:重复征税

  我国现行税收体系中共有24种税,在结构上是以流转税为主、所得税为辅,其他税种相配合的复合税制结构。在设计税收制度时,存在部分重复征税现象。

  业内人士观察,这主要表现为增值税和消费税的双重征税、增值税和营业税的重复征税、增值税和营业税本身存在重复征税和价内税造成的重复征税等几个方面。

  以增值税和营业税本身存在重复征税来说,据权威机构测算,现行“生产型”增值税实行的17%税率,相当于“消费型”增值税实行的23%税率。也就是说,按消费型增值税计算,“生产型”增值税重复征税多征了5%。

  按照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预测,营业税转增值税试点实施后,上海整体地方税收将减少100多亿元。

  ★关键词:先征后返

  记者还注意到,税收超速增长的另一个原因,可能各地盛行的“先征后返”等税收优惠政策有关。据悉,中国存在大量的税收“先征后返”或“即征即退”现象,这其中包括按照国家相关法规进行的先征后返,但更为普遍的是各级地方政府为实现招商引资等经济调控目标而出台的由本级财政负担的先征后返或变相税收优惠。

  而在税收统计上,只要税款缴入国库,无论退还与否,均形成税收收入,但显然,已退还的税款所形成的税收收入存在“虚假性”,导致税收收入的虚增。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