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务院就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征求公众意见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3日 10:57  中国经济网微博

  

  中国经济网北京2月3日讯 据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网站消息,国务院法制办公室2月3日就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征求公众意见。拟规定生产者应建立并保存有关汽车产品和汽车产品初次销售的车主信息记录,保存期不得少于10年。

  为了规范缺陷汽车产品的召回,加强监督管理,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国家质检总局会同有关部门在调查研究,总结现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实施经验的基础上,起草了《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为充分了解社会各方的意见和建议,提高立法质量,现将《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全文公布,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如有修改意见,可在2012年3月4日前,通过以下方式提出:

  一、登录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网址:http://www.chinalaw.gov.cn),通过网站首页左侧的《法规规章草案意见征集系统》,对征求意见稿提出意见。

  二、通过信函方式将意见寄至:北京市2067信箱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邮政编码:100035),并请在信封上注明“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征求意见”字样。

  三、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将意见发送至:qxqc@chinalaw.gov.cn

  (责任编辑:郭虹汛)

  

  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了规范和加强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的管理,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销售的汽车和汽车挂车(以下统称汽车产品)的召回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缺陷,是指由于设计、制造、标识等原因而在某一批次、型号或者类别的汽车产品中普遍存在的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包括:

  (一)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要求;

  (二)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要求,但仍有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

  本条例所称召回,是指汽车产品生产者采取修正或者补充标识、修理、更换、退货等措施,预防和消除缺陷的活动。

  第四条 国务院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以下称国务院质检部门)负责全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监督管理工作。

  国务院质检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委托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各直属检验检疫机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相关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国务院质检部门应当依照本条例制定并发布缺陷调查、信息报告和备案等具体工作要求。

  国务院质检部门缺陷产品召回技术机构承担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具体技术工作。

  第六条 国务院质检、公安、卫生等有关部门应当建立车辆生产、安全技术检验、销售、登记、维修、召回、消费者投诉、人身伤害等信息共享机制。

  第七条 生产者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召回缺陷汽车产品;生产者应当召回缺陷汽车产品而未实施召回的,国务院质检部门应当按照本条例的规定责令其召回缺陷汽车产品。

  本条例所称生产者,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生产汽车产品并以其名义颁发产品合格证的企业。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进口汽车产品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的企业视为前款所称的生产者。

  第八条 有关部门开展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相关工作时,应当保守当事人的商业秘密。

  第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可以向国务院质检部门投诉汽车产品可能存在的缺陷。

  第十条 生产者应当建立并保存有关汽车产品和汽车产品初次销售的车主信息记录,保存期不得少于10年。

  生产者应当主动收集汽车产品质量信息,使其生产的汽车产品具有可追溯性,能够通过标识和记录,确定汽车产品的召回范围。

  第十一条 生产者应当向国务院质检部门备案以下信息:

  (一)生产者基本信息;

  (二)汽车产品技术参数和汽车产品初次销售的车主信息;

  (三)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信息;

  (四)同一类型汽车产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开展召回的信息;

  (五)国务院质检部门要求备案的其他信息。

  第十二条 销售、租赁、维修汽车产品的经营者(以下统称经营者)应当建立相应的汽车产品经营台账及维修记录,如实记录经营的汽车产品品种、规格、数量、维修情况等内容。经营台账保存期不得少于5年,维修记录保存期不得少于5年。

  经营者应当向国务院质检部门和生产者报告所获知的汽车产品可能存在缺陷的相关信息。经营者获知汽车产品存在缺陷的,应当立即停止销售、租赁、使用,并协助生产者实施召回。

  第十三条 生产者获知汽车产品可能存在缺陷的,应当立即组织调查分析,并自调查分析结束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国务院质检部门报告。

  生产者确认汽车产品存在缺陷的,应当立即停止生产、销售、进口存在缺陷的汽车产品,并实施召回。

  第十四条 国务院质检部门获知汽车产品可能存在缺陷的,应当立即通知生产者开展调查分析。必要时,国务院质检部门应当开展缺陷调查。

  缺陷调查可以采取进入生产者、经营者的生产经营场所进行现场调查,查阅、复制相关资料和记录以及向相关单位和个人调查汽车产品可能存在缺陷的情况等措施。

  生产者应当配合缺陷调查,提供调查需要的有关资料、产品和专用设备。经营者应当配合缺陷调查,提供调查需要的有关资料。

  国务院质检部门不得将生产者、经营者提供的资料、产品和专用设备用于技术检测和鉴定以外的用途。

  第十五条 国务院质检部门经调查认为汽车产品存在缺陷的,应当通知生产者实施召回。

  生产者认为其汽车产品不存在缺陷的,应当自收到通知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国务院质检部门提出意见,并提供证明材料。国务院质检部门应当组织专家对证明材料进行论证,必要时对汽车产品进行技术检测或者鉴定。经论证、技术检测或者鉴定确认汽车产品存在缺陷的,国务院质检部门应当责令生产者召回。

  第十六条 生产者实施召回,应当按照国务院质检部门的规定制定召回计划,自召回计划制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提交国务院质检部门备案,并根据召回计划组织缺陷汽车产品召回。

  生产者修改已备案的召回计划的,应当按照国务院质检部门的规定重新备案。

  第十七条 生产者实施召回,应当以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告知车主汽车产品存在的缺陷、避免发生损害的紧急处理方法以及其他召回信息,必要时应当告知车主停止使用。车主应当配合生产者实施召回。

  国务院质检部门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告已经确认的汽车产品存在缺陷的信息以及生产者实施召回的相关信息;对汽车产品存在的其他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可以发布预警信息。

  第十八条 生产者应当在向国务院质检部门提交召回计划的同时,将召回计划的内容告知销售者,并通知销售者停止销售缺陷汽车产品,待缺陷消除方可销售。

  第十九条 生产者应当及时采取修正或者补充标识、修理、更换、退货等措施,消除已经售出的汽车产品存在的缺陷。

  生产者应当承担消除缺陷的费用和对缺陷汽车产品进行运输所需的必要费用。

  第二十条 生产者应当按照国务院质检部门的规定提交召回阶段性报告,并自召回完成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提交总结报告。

  第二十一条 国务院质检部门应当采取技术评估等措施加强对召回过程的监督,发现召回范围、消除缺陷的方式等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应当依法处理。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质检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生产者未按照规定保存有关汽车产品、车主信息记录的;

  (二)生产者未按照规定备案有关信息、召回计划的;

  (三)经营者未按照规定建立汽车产品经营台账、维修记录的;

  (四)生产者未按照规定提交有关召回报告的。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生产者、经营者不配合质检部门缺陷调查的,由质检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由许可机关吊销有关许可。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质检部门责令停止生产、销售、进口、租赁或者使用缺陷汽车产品,处缺陷汽车产品货值金额2%以上10%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由许可机关吊销有关许可:

  (一)生产者未如实报告调查分析结果的;

  (二)生产者未停止生产、销售或者进口缺陷汽车产品的;

  (三)生产者未发布召回信息的;

  (四)生产者未通知销售者停止销售缺陷汽车产品的;

  (五)生产者未按照已提交备案的召回计划实施召回的;

  (六)生产者经责令召回拒不召回的;

  (七)生产者未按照规定方式消除汽车产品存在的缺陷的;

  (八)经营者未停止销售、租赁或者使用缺陷汽车产品的。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从事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监督管理工作的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处分:

  (一)将生产者、经营者提供的资料、产品和专用设备用于技术检测和鉴定以外的用途的;

  (二)泄露当事人商业秘密的;

  (三)有其他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行为的。

  第二十六条 汽车产品出厂时随车装备的轮胎存在缺陷的,由汽车产品的生产者负责召回;未随车装备的轮胎存在缺陷的,由轮胎的生产者负责召回。

  轮胎的召回参照本条例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生产者依照本条例召回缺陷汽车产品,不免除其依照其他有关法律规定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本条例自年月日起施行。

  (责任编辑:郭虹汛)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