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GDP接近富裕国家水平 与GNI共进提升幸福感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3日 09:17  中国经济网微博

  

  □本报特约评论员燕农

  截至1月26日,全国已有28个省份公布了2011年GDP“成绩单”,多个省份GDP总量跻身“2万亿俱乐部”和“万亿俱乐部”,广东省更是率先迈上了5万亿元台阶。统计表明,去年上海、北京、杭州等地人均GDP超过8万元人民币,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2万美元,根据2010年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已达到中上等国家水平,接近富裕国家水平。

  一如既往,这样一份喜人的GDP“成绩单”,并没有让国人切实感受到“接近富裕国家水平”,相反,在通胀压力之下,底层社会群体尚备感艰辛。究其根本,GDP只能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富裕与否,而国民感受需与GNI相挂钩。所谓GNI,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GNI是收入概念,而GDP是生产概念。也就是说,只有GDP切实转化为人均财富,才能谈得上国民富裕不富裕。

  以北京市为例,去年实现GDP1.6万亿元,人均GDP达到80394元人民币;但是,去年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3.29万元,约为人均GDP的三分之一。放在CPI高达5.6%,高于3.1%的国际通货膨胀警戒线2.5个百分点的语境中,这个3.29万元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还将大幅缩水。仅房价一项,按每平方米1.3万多元的平均值计算,北京人一年可支配收入,则不足支付3平方米的房价。事实上,北京的情形几乎就是全国其他地方的缩影。

  人均可支配收入约占人均GDP的三分之一,意味着三分之二的GDP并没有转化为人均财富。由此,显然会形成“两张皮”——通过GDP总量衡量,我国多个省份已经达到中上等国家水平,接近富裕国家水平;而通过GNI来衡量,宏观上的富裕在微观中被大幅解构,民众在生活重压之下或许依然气喘吁吁。所以,比GDP更重要的数据是GNI。GDP高涨固然可喜,但只有GNI占据GDP的足够比重,由GDP的增长带动GNI增长,才更讨人喜欢。

  其实,即便是人均可支配收入仅占人均GDP的三分之一,也不是人人都可以达到人均GDP三分之一的收入水平。日前,世界奢侈品协会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春节期间,中国人在境外奢侈品消费累计达72亿美元,同比增长28.57%,远高于年前预期的57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这是一个让人纠结的“世界领先”,仅仅春节期间国人在境外的奢侈品消费额,就足以将成千上万的人挤到人均收入水平线之下,由此又何谈国民富裕?

  国民创造了天量的财富值,却不能机会均等地分享创富的成果,这是目前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这种情况下,GDP屡创新高,多个省份GDP总量跻身“2万亿俱乐部”和“万亿俱乐部”,只能说经济的发展速度太快了,快得几乎甩掉了国民蹒跚而局促的脚步。一方面,表征生产概念的GDP飘红;另一方面,表征收入概念的GNI泛绿,创富的努力与骨感的结果制约了国民幸福感提升。昂首阔步的GDP,需要检思一番自身的“价值观”,带着国民的幸福前行。

  (责任编辑:王慧绵)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