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银行息差收益逾七成 伤及实体经济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2日 23:03  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记者  时超

  国内银行业的“暴利”再度引起各方不满。“银行以低于通货膨胀率约50%的利率吸收存款,再以高于通货膨胀率50%甚至100%的利率放贷,必然会获得丰厚利润,”2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刘建镇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这种模式不仅会伤及储户利益,也会加重企业负担,长期以往将对整个宏观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利率市场化亟待推行。”

  上市银行业绩预增

  在多家上市公司业绩预减甚至预亏之时,上市银行动辄超过30%、40%的业绩预增颇引人注意。

  目前沪深两市共有6家银行发布2011年业绩预增公告,深发展、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微博)业绩预计同比增长超过50%,光大银行(微博)浦发银行(微博)净利润同比分别增41.03%和42.02%,兴业银行(微博)则预计净利润同比增长37.73%。

  如果这一增幅与银行庞大的资产数相乘,其2011年预期利润将更令人咋舌。统计显示,2010年16家上市银行共实现净利润6842.74亿元,按照目前30%以上的增速计算,2011年上市银行的利润将超过万亿元。

  不过,在国内实体经济增速普遍放缓的情况下,银行的这种高速增长并没有让人欣喜,反而饱受诟病。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秘书长陈永杰称,公众认为石油、烟草是暴利行业,但从资本利润率看,银行业不仅大幅高于工业,甚至高于烟草和石油。从去年第三季报的数据看,16家上市银行平均年化净资产收益率达到20.2%,而中石油、中石化的相应数据仅为14.1%和17.1%。

  银行“暴利”之声再起,也让银行业务的两头———储户和贷款客户颇为不满,因为银行“暴利”背后充斥着二者的权益损失。

  高息差发展存隐忧

  “银行用低廉的成本筹钱,再用高于法定利率的水平贷出资金,获得高额的息差收益,这占据了银行利润的70%以上,是暴利的主要来源,”刘建镇分析说,“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作为一个金融服务机构,这种发展模式已经损害了多方利益,伤及实体经济。”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王常龄也表示,银行的这种获利模式对宏观经济调控产生了负面影响。因为实体产业由于以较高的成本获取了贷款,增加了生产的成本,企业不得不提高产品价格或压低工人工资,这无疑又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成本,加剧了通胀。

  导报记者整理16家上市银行去年三季报发现,多数银行净息差已升至2.5%上方,一些股份制银行净息差甚至已超过3%,与国外成熟银行相比,高出近10倍。

  期待利率市场化

  如何有效解决银行“暴利”带来的负面影响?

   “利率市场化应该尽快推行。”刘建镇表示,高息差让企业生存困难,储户利益受损,而只有实行了利率市场化,才能迫使银行主动提高存款利息、降低贷款利息、降低各类收费,以及提升服务质量来争取存贷款客户和提高竞争力。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近日也表示,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正在制定过程中。

  不过,专家分析认为,短期来看,利率市场化难以迅速推出。王常龄认为,首先,被“高息差”惯坏了的银行需要时间接受。据此前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对工、农、中、建四大行测算,如果利率市场化完全实现,四大行整体的利息净收入可能会比2010年下降近一半,竞争也将更加激烈。同时,这一市场化改革还会受到多方制约,比如其对金融监管的效率、货币政策的操作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我国在此方面还有所不足。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微博)等专家认为,在利率市场化推出之前,可以先通过单边加减息的方式缩减银行息差,以平衡各方利益,息差缩小范围可以在0.5%至1%之间。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