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农民工返乡创业缓解农村“空巢化”现象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2日 14:53  新华网

  

  新华网安徽合肥2月2日电(记者张春晓 孟娜 杨慧)春节刚过半,就要拖着沉重的行李辗转十多个小时从安徽去浙江打工,这样的日子对于杨正梅来说已经成为回忆。自两年前回乡就业以来,每逢春节她都有十几天的假期走亲访友、陪伴家人。

  杨正梅如今在安徽省宿州市符离镇一家变压器厂工作,单位距离她家仅有两三分钟的路程,她会趁午休时间回去给家人做饭,“时间绰绰有余”。

  据变压器厂总经理纵前进介绍,自2010年成立以来,厂里共招进了100余名员工,“几乎全是返乡农民工”。

  宿州位于安徽北部,以农业为主,近十年来一直是劳务输出大市。据了解,全市农村人口400多万,其中近三分之一常年在外务工,年龄多在16-50岁。青壮年人口的外流,造成了农村大量老人、儿童无人照顾,盗窃等犯罪活动有所增多。

  为了帮助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宿州市于2010年开始试点建设“新型乡村工业园”,鼓励创业能人回乡镇创办工业企业。纵前进是第一批被招商引回的企业家之一,他的变压器厂也是第一家进驻符离镇乡村工业园的企业。

  纵前进是符离镇本地人,回乡之前,他一直在外经营一家变压器公司。他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回来创业,主要是看中了当地政府为入园企业提供的各种优惠政策。“入驻的企业前三年免税,后两年税收减半,而且政府还为我们提供贷款担保。”

  纵前进说,工业园的基础设施完备,水、电、道路畅通,建厂成本相对低很多。据宿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新型乡村工业园试点工作负责人祖钧公介绍,从2010年4月开始建设到2011年底,全市共建成14个乡镇级试点园区,“各级财政资金有1亿多元投入了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不足两年,第一批14个试点园区入驻企业达247家,涵盖了纺织、服装、鞋帽、板材、建筑材料、机械加工、装备制造等,大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祖钧公说,“多数企业是在外的本地人回乡创办的。”

  他告诉记者,乡村工业园项目的最终目标是建成30-35个园区,保证全市106个乡镇中每3个有一家工业园。

  “截至目前,园内企业共吸纳就业人员2.6万余人。”祖钧公说。“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从江苏,浙江,广东的深圳、佛山等地回来的农民工。他们在家门口也找到了合意的工作。”

  “乡村工业园不仅安置了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并带来了农民工回流,从长远看,对于解决农村空巢化、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等问题有很大的帮助。”祖钧公说。

  王玉珍两年前从江苏张家港回到宿州,进入萧县张庄寨乡村工业园里的一家制衣厂工作。她告诉记者,回来主要是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陪七岁的孩子读书。

  “以前孩子还小,我把他留给爷爷奶奶照顾,现在他已经到了读书的年龄,身边必须有父母看着教着才能学好。”王玉珍说。

  据制衣厂董事长吴信全介绍,厂里共有260多名员工,其中三分之二以上包括他自已在内,都是从全国各地回来的,主要是为了照顾家里的孩子和老人。

  回家并不意味着收入的减少,祖钧公说,乡村工业园项目最初的设想是要实现园内“年人均万元收入”,但实际上,园内职工的人均年收入已经远远超过了1万元。

  王玉珍告诉记者,她现在每月能赚2500元左右,虽然比在张家港时略有减少,但家里的生活成本相对较低,厂里包食宿,花钱的地方也少,所以每月的工资“几乎可以说是纯收入了”。

  与此同时,回家就业结束了很多人的异乡漂泊,也使他们从心理上得到放松。“在家里有一种亲切感,生活里的一切都觉得舒服和熟悉。亲戚朋友都住得不远,走街串巷非常方便。”杨正梅说。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