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银行业如何摆脱“暴利”形象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2日 06:38  金融时报

  杨洋

  记者杨洋近日有专家提出,我国银行业利润甚至要高过传统的高利润行业———烟草石油业,是名副其实的暴利行业,此消息一出便引来民众高度关注。当“暴利”这顶帽子扣在银行业头上时,按照过往的经验,声讨之声势必会迅速蔓延。

  无论是利润获得者,还是旁观者,在“暴利”面前都很难保持冷静,因此才会出现“利润太高,不好意思公布”的自命不凡;才会有学者、民众对银行部门的“千夫所指”。

  毫无疑问,依靠资源优势获得过高的利润收入或过高的利润增长的行业,都很难令人接受,这也是石油烟草行业备受批评的主要原因。银行业虽然拥有金融资源和令人羡慕的利润增长数字,但如果仅凭这两点就简单将银行业标记为“暴利”行业却欠妥当。

  利润和成本是一对亲密的伙伴,对于银行业来讲,它的成本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支付给储户的利息;二是弥补坏账损失。从第二个方面便能看出,在贷款未出现风险时,银行确实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获得高额的利润回报,而如贷款项目出现失败,却要为损失埋单。因此,银行利润上升是覆盖风险以及服务实体经济的需要,从这一点来看,顶着“暴利”帽子,备受指责的银行业确实有点冤枉。

  不过从另外一方面来看,目前,银行业的主要利润来源仍是存贷利差收入,而这种盈利模式已被人们诟病为“身不动膀不摇地转手获利”,所以它的快速增加,必然会给银行业带来更多的非议、批评。

  “暴利”的指责其实也再次提醒银行业不能过度依赖传统的利差盈利模式发展下去。此前,一些银行机构已经开始着手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和多元化业务,提高非利息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比重,有意识地摆脱对利差收入的依赖。相关数据更有力证明了这一点:2010年,中国银行业净利息收入占比降至66%,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比提高至12%,投资收益提高至21%。

  丰厚的利润收入、快速的利润增长是很多企业追求的目标,这对于同样作为企业,特别是已经上市的大多数银行机构来说,也更为重要,那为何作为企业的银行机构会主动放弃利差收入的“暴利”?某银行业机构高管也曾给出答案,“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同业间竞争的加剧,传统盈利模式已经受到市场的挑战,商业银行必须转变”。

  转变虽然已经开始,但这毕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也使得眼下银行业在面对指责时稍显被动。不过只要仔细看看银行业的各项数字、指标就不难发现,在利润的高速增长下,银行业并没有停下脚步,它们正在走向增长空间更为巨大的中间业务等其他新型业务领域,银行机构的收益结构不断在改善。

  其实,民众对石油、烟草行业拥有“暴利”的不满,并不是因其过高的利润,而是获取利润的途径,依靠行业所处的垄断地位不劳而获必然会遭到非议。所以,银行机构通过服务上的创新取得的收入,虽然也会为其带来丰厚利润,但更容易被民众接受。

  那么银行会不会就此摆脱“暴利”形象?我们也意识到,对于银行业服务的收费,除确实存在个别不合理的问题外,民众也有一些异议,因此,银行业摆脱“暴利”形象,除依靠自身的努力外,也需要民众观念的转变。有专家就表示,银行过去开展了很多的免费中间业务,但这并不是银行业惯常的做法,只是在一定时期内吸引更多客户的法宝,现在银行业逐步回归,对于原来不收费的现在收费了,消费者理念也要转变,慢慢接受。

  只有在银行业盈利模式及民众观念转变的共同作用下,银行业“暴利”的标签才会消失。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