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校油泵村”里的新话题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2日 04:16  中国经济网微博

  

  春节刚过,在河南省新农村示范点邓州市朱营村,外出打工的人陆续出发了。300幢缺少主人的花园别墅落寞地伫立着,整洁的街道也显得有些冷清。

  “我们村300户人家,家家都有外出打工的,70%在外地干校油泵(修理汽车油泵)。今年十几万元以上的轿车开回来100多辆。朱营因此被称为‘校油泵村’。”村委会的干部告诉记者。

  校油泵的生计,给村里人带来了殷实的生活,住楼房、开轿车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生活富足后,朱营村也发生了变化,人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用村里一位老人的话来讲,“校油泵村”现在愁的不是挣钱,愁的是孩子的教育问题。

  “以前过年回来,大家谈的都是谁家生意好。今年聚到一起,三句话离不开孩子的上学问题。”朱贵峰要动身去内蒙古,最让他和妻子放心不下的就是在家上学的两个孩子。

  “我们已经在县城买了房子,孩子送到城里上学,由岳父岳母照看。”朱贵峰说,买房子是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但是孩子的功课没法辅导,如果上辅导班得晚上10点接,老人年纪大了,总担心出什么状况。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平时村里只剩下年迈的老人和上学的孩子,老人照顾不过来,孩子只能送去寄宿学校,以至于村里的小学全校还不到70人。

  “寄宿学校管吃管住,还给洗衣服。村里多数孩子都在镇上读寄宿学校。”村委会的干部说,这几年农村外出务工的越来越多,留下的孩子也多了,寄宿学校也越发的红火起来,“政府部门也加大了对寄宿学校的管理,在师资力量和教育质量上都很重视。这样,在外务工的父母才能够放心地把娃留在家。”

  “带孩子到务工地读书的人多吗?”记者问道。

  “以前少,现在能占到半数。过几天,我家两个孩子也带去济南读书。”来串门的一位大嫂接话说,她和丈夫在济南打工几年了,准备接孩子过去,当地有政策鼓励带着孩子去打工,在村里开个务工证明就行。我们聊天的时候,两个孩子一直紧挨着她坐,大嫂笑言两个娃担心被悄悄丢在家,这几天寸步不离她。

  “孩子带在身边,生活和学习上都能照顾到。”跟大嫂有同样想法的还有朱立黄老人一家,老人的儿子在外省校油泵,生意不错,也把孩子接到当地上小学,“但是得回来参加高考,就担心到时候教材不一样,老师的口音也听不习惯。”

  虽然有顾虑,但眼下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将孩子带出去。2009年,朱营村有200多名孩子留在家里,2011年,只有不到100人。

  (责任编辑:王炬鹏)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