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跨流域污染治理当学莱茵河模式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2日 01:00  经济参考报微博

  

  据《新华网》报道,广西龙江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新闻发言人、自治区环保厅巡视员冯振年在日前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称,“从目前处置和监测的总体情况综合分析,事件总体态势可控,能够把大部分污染负荷拦削在龙江河段内,可确保柳州供水安全。”

  据悉,发生在广西的镉污染事件的龙江河位于珠江水系西江左岸重要支流柳江的上游,柳江进入到下游后会与多条流量很大的江河交汇,进入广东省,倘若污染团进入广东水域,这起污染事件,将会演变成一起重大的跨流域污染事件。

  尽管广东正在密切关注此事,目前尚未发现异常,但这起震惊全国的公共事件,显然给跨流域污染治理敲响了警钟。笔者觉得,要想真正架构起跨流域防污、治污的常态机制,欧洲莱茵河的跨流域治模式,无疑是国内应当复制学习的模板。

  德国的莱茵河流经欧洲九个国家,是目前世界上跨流域治理污染最成功的一条河流,其中有三条治理经验值得效仿:

  一方面,制定了畅通无阻的跨流域协调机制。莱茵河流域的九个国家,制定了一个莱茵河日常养护“国际公约”,并成立了由12人组成的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委员会主席由成员国的相关责任人轮流担任。在理念上达成共识,管理上注重效率。

  其次,充满智慧的制度化设计。据悉,莱茵河流域现有通报检测站点数十个,设立的注册通报员上百人。这些设立在沿河自来水公司、矿泉水公司、食品加工厂等“用水敏感企业”的通报员,随时密切监测莱茵河水质的变化情况,发现水质稍不符合规格,就会立即报告相关监测部门,及时采取处置措施。

  第三,让流域下游国家唱主角。按照制度设计,尽管委员会主席按照规定期限轮转,但委员会的秘书长却总是荷兰人。因为荷兰是莱茵河最下游流经的国家,在河水污染问题上最具有发言权,而且,荷兰由于受到污染危害可能性最大,所以,对于治理莱茵河的决心和责任心最为强烈。

  我国陷于跨地区污染困境的河流不在少数,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和淮河等多数河流,大都存在跨省、跨地区、跨流域的转嫁污染问题。虽然在这些流域内,国家及各地方政府制定很多制度政策,投入巨额财政资金,但是从治理效果看,并不十分理想。

  莱茵河的治理经验告诉我们,治理江河污染,靠的不仅是文件、制度、规定以及资金,更为重要的是,应解决缺乏跨流域协调机制、制度化设计以及让流域下游地区充当主角的政策等问题。如果有一天,莱茵河的治理精髓,能复制到我国包括龙江在内的河流污染治理当中,那么,不但是龙江,而且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和淮河等国内多数河流,都会打造成中国版的莱茵河。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