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华时评:金融业灵活审慎调控为经济保驾护航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06日 15:53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月6日电 (记者 王宇、李延霞、苏雪燕) 中国金融业灵活审慎调控为经济巨轮保驾护航

  面对风云变幻的世界经济金融形势,中国金融业以灵活、审慎的调控,为中国经济这艘巨轮保驾护航,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当2008年9月华尔街百年老店雷曼兄弟破产后,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主要经济体陷入衰退,金融市场哀鸿一片。面对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中国宏观调控部门审时度势,及时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收缩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先后4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5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得到了有效传导,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明显加大。

  过去五年来,以货币调控为主的金融宏观调控日益呈现出更具灵活性、针对性、前瞻性的特点,在应对危机、促进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于这一系列货币调控,有专家指出,调控部门屡屡能在关键节点果断出手,调控手段正日趋及时与灵活。

  在加强金融宏观调控的同时,中国银行、证券、保险等监管部门秉承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监管结合的原则,实现了金融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得益于此,在令全球银行业哀鸿一片的金融危机中,中国银行业抵御住了冲击和考验,并不断发展壮大。

  2010年以来,为应对通胀压力,中国央行先后六次加息,基准利率累计上涨了约150个基点;与此同时,物价指数在连续36个月屡创新高后,终于出现掉头向下的可喜局面,利率与物价的一涨一跌,让一度恶化的银行存款负利率状况有了明显的缓解。

  “存款负利率从最高3%下降到目前的不到1%,央行通过连续加息,一定程度上给储户减轻了负利率水平。货币调控在本轮应对物价上涨过程中作用显著。”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微博)认为。

  三年前,面对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国货币政策及时转向宽松,有力地支持了一揽子刺激计划的实施,助推经济迅速企稳向好。

  “回过头看,金融危机时货币政策及时转为宽松明显缓解了通缩预期,很快遏制了通缩与衰退相互强化的潜在风险,市场信心显著增强,对促进经济尽快复苏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对推动全球经济复苏起到了积极作用。”亚洲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认为。

  中国应对危机成功调控所带来的积极作用也得到了世界的瞩目。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赞叹,中国正成为世界经济的一支稳定力量。而据联合国(微博)有关报告估计,危机爆发后的第二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的比重达到50%。

  不过有迹象表明,当下金融宏观调控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两难。“调控力度稍有放松,就会加大通胀风险;力度略有收紧,则会加剧小企业融资压力。调控的这一两难特征在过去一年里表现得非常明显。”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指出。

  金融宏观调控呈现出的两难困局,在福建泉州制作工艺品的企业负责人林先生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2011年国家紧缩银根控制通胀,持续高位的原材料价格开始企稳回落,这有利于减轻企业的经营成本,让林先生放心了不少,但与此同时,收紧银根后银行借贷价格开始一路走高,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又让林先生心生焦虑。

  林先生的忧虑恰是当前中国金融调控面临的困境所在。继续收紧货币,可能会让中小企业资金更加紧张,加大经济“硬着陆”的风险,而政策的骤然放松,则又可能继续推升通胀和资产泡沫,延缓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专家指出,当前宏观调控政策身陷“两难”的背后,凸显出旧有增长模式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严峻现实。解决两难问题,寻求政策突围,归根结底要通过改革来推进。

  “这其中有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的因素,我们应对危机不仅要考虑短期政策,更要加强利率市场化等中远期改革力度,捋顺政策到市场间的传导路径。”央行有关人士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微博)看来,仅在调控力度松紧上做文章,不可能走出调控困局,他认为未来五年一定要在改革上下工夫,加大关键领域的金融改革力度,通过政策、法律对金融资源进行规范和引导,让需要资金的企业获得金融支持。

  “下一步还应加强中国金融体系建设的层设计和引导,全面推动金融改革开放、推进宏观政策和金融监管的优化、协调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发展。”国际金融论坛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元龙认为。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