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英
据相关报道,全国正规审批通过的高尔夫球场只有10家左右,而从2004年到去年,全国高尔夫球场从170家左右增加到了600家左右。而且,顶风在建的、改名换姓的球场还有无数。这些违建球场的野蛮生长,不仅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而且还狠狠地打了各级土地管理者一记耳光——2004年至今下发了至少10道禁令,却没有任何约束力。
分析人士对违建球场泛滥找了很多原因,其实归根结底只有一个原因:监管部门不作为。笔者把这种不作为归咎于“权力‘打球’”,这有多层含义:一是地方政府本该是查处违规球场的裁判,现在却变成了一个下场打球的运动员。当地方政府与开发商“穿一条裤子”时,球场上显然只有运动员,不见裁判员。如此,高尔夫球场必然野蛮生长。
二是最高土地监管部门没有扮演好总裁判的角色,很多时候变成了球场边上的“看客”。这些年违建球场增加了几百个,有的就在国土部门的眼皮底下,媒体也经常揭露违建球场,然而,国土部门并没有以公众期待的力度掀起查处风暴和问责风暴,否则,违建球场不会越来越多。如果从2004年起就彻底查处,显然,高尔夫球场今天就不会变成“顽疾”。
三是制度安排不仅没有严密防守,而且还给了违规者“进球”的机会。比如,相关通知规定,对违法违规行为已完全纠正、整治措施全部落实到位的高尔夫球场,可由发展改革、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林业等部门为其重新办理相关手续,并从高缴纳相关规费。也就是说,如果缴纳相关规费,违建球场都有可能变合法——难怪有的违建球场交完罚款后继续营业。
除了以上三种“打球”方式外,还有一种更直接的“打球”方式——某些官员直接支持高尔夫。例如,2010年温州市高尔夫球协会成立时,主席是由温州市政府一位副秘书长担任,其中名誉主席一栏4人,全部为温州市政府高官,包括人大副主任、政府副市长、政协副主席,他们都是现职。虽然相关人员在媒体曝光后,即被党内警告等处分,但是这一现象不仅存在于温州,而且上场挥杆的官员也不在少数。有政府官员明目张胆支持,高尔夫球场必然“兴旺”。
也就是说,所谓权力“打球”,权力不是用来监管违法者,而是直接或间接在推动违建球场发展,比如有地方政府把违建球场当成招商引资的“城市名片”,或政府官员在高尔夫球协会担任职务,就属于直接推动违建球场发展。间接推动违建球场体现在,监管者对违法建设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是在纵容;或者在制度上留下让违规球场变合法的机会。
在笔者看来,高尔夫球场“顽疾”不难治理,难的是没有治理的决心。事实上,治理这一“顽疾”只要两味药即可:一个是对有关官员进行严厉问责;一个是拆除违建球场恢复原状,让开发商和地方政府的美梦破灭。有关人士称,目前没有对这种不合规定的高尔夫球场进行拆除,主要是监管部门缺乏相应的惩罚措施。其实,在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并不缺少惩罚措施,只是有关部门不愿惩罚罢了。
显然,公众很清楚,被拆除的违建球场只是个别,交罚款的也不会很多,更多的违建球场既没有被拆除,也没有被罚款,依然以高调的姿态存活着。至于穿着马甲的违建球场,可以说,难以计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