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面板行业高风险、高技术、高资本的投资特点使得京东方(微博)连年陷于亏损泥淖之中,京东方该如何走出这个越投越亏、越亏越投的行业宿命?
文 | CEI记者 崔婷婷
“行业几经整合才形成为数不多的几家大规模厂商,京东方在这期间历经了‘8年抗战’,我们只有在规模上进入全球前五才能稳固立足,才有机会。”王东升如是说
王东升今年主要折腾了两件大事,一是上马8.5代线,二是带领京东方一如既往的巨亏,并以一元股和濒临第三次ST,再度引爆舆论沸点。
京东方董事长王东升本人更是被某些媒体评为“年度最差CEO”。
9月27日,京东方第8.5代TFT-LCD生产线实现量产,并以“我国首条自主建设”的定语被誉为“一举打破国外对内地40英寸以上液晶屏的绝对垄断”。
然而这场豪赌却引来了几乎一边倒的质疑。尽管这在王东升看来,此举只是顺应了液晶平板显示产业“不扩张就灭亡”的规律而已。
目前,外界已经无暇顾及京东方上马8.5代线的重大意义。京东方年复一年的亏损,跌破2元的股价,以及其为扭亏而采用的各种“伎俩”,却更容易撩拨媒体与业界批判的兴致。
京东方A于11月2日发布的全年业绩预测称,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可能要亏损32亿元;2011年最后一个月里,京东方A创造了“传奇”:12月8日以1.98元/股收盘价,与TCL(微博)一起成为A股市场上仅有的两只一元股。让人唏嘘的是,两家公司同时也是国内仅有的拥有8.5代TFT-LCD生产线的液晶面板企业。
这样的答卷对王东升来说,大概早已习以为常。据资料统计,京东方自2001年1月份A股上市以来,在依靠募集资金高速成长大约4年后,于2005年因全球面板遇冷开始巨亏。
若加上今年预计的32亿元亏损额,京东方A迄今已亏损共计79.18亿元。
然而王东升总有办法扭亏,并因此被媒体不客气地冠之以“扭亏专业户”头衔。
京东方A第一次戴上ST帽子是在2006年,王东升的“摘帽”策略是:业内形式的好转+政府补贴+股权转让;2009年逃离ST的办法是“依靠政府近10亿元的补贴以及转让全资子公司北京京东方置业有限公司70%的股权实现盈利4968万元”;而2011年公司面临第三次ST风险的王东升再次走了老路子:将此前鄂尔多斯市配置给公司的10亿吨煤炭资源通过股权出让换得了36亿元。有统计指出,自2006年以来,公司共获得政府11.89亿元的补贴。而最近公告还显示,京东方预计可申请退税金额约24亿元。
且不说一次次遇险却一次次被政府救活的京东方引发了怎样的愤慨与妒忌,业内人士的点评更是辛辣:技巧性的扭亏为盈已经是一种讽刺,完全依靠政府宠爱的京东方连技巧都谈不上,“需要赢利的时候想想办法就行,不需要赢利的时候一个劲儿亏就行,没有人会追究领导层的责任”。
在王东升的面前,是滚雪球般的资金压力:明年公司的5代线还处于折旧期的最后半年,6代线正处在折旧期,8.5代线刚刚开始折旧,叠加效应导致的成本激增,无疑将成为公司的最大负担。
当初上马8.5代线之时,京东方曾有高管信誓旦旦宣称:等到8.5代线投产之后,京东方的业绩将迎来历史的拐点。有媒体认为,这或许不过是吸引投资的又一个噱头。
对于京东方的巨亏、一元股,很多人习惯把问题归咎于王东升,甚至喊出了让他引咎辞职的口号。事实上,尽管京东方走到今天或多或少受到了王东升经营策略的拖累,责任却不该完全推给他个人。
自1992年接管京东方,从力挽狂澜将公司从濒临倒闭到走入“小康”,再到果断决定进入液晶面板显示行业,并采取了一系列可圈可点的举措,自称“惶者”的王东升绝不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要知道,这是个前期投入巨大而收益见效缓慢的行业,京东方2009年建8.5代线时就投入了280亿元。更要命的是,全球液晶面板行业喜欢过山车一般每隔一段时间便跌入产业周期的低谷,就像现在—无论日韩的松下、三星(微博)、LG还是台湾的友达光电,都已或轻或重陷入泥淖。
如今,王东升面临的情况是,面板价格已低无可低,即便出售也几乎是亏本买卖。然而,他却再一次效仿2008年液晶面板行业进入低谷时公司的做法—反周期而动。11月15日,京东方通过下属项目公司在内蒙古鄂尔多斯新建国内第一条第5.5代AM-OLED生产线,投资达220亿元。
让人们不解的是,一个年年亏损的濒死企业为何拖债猛冲,王东升为何如此偏执? “行业几经整合才形成为数不多的几家大规模厂商,京东方在这期间历经了‘8年抗战’,我们只有在规模上进入全球前五才能稳固立足,才有机会。”王东升说,而要想达到“全球前五”,必须不断追赶全球液晶面板行业的发展趋势,比如AM-OLED5.5代线。
其实,如果暂时放下京东方难看的业绩可以看到,不仅液晶平板显示行业是我国大力提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更深刻的意义上来说,京东方所代表的中国工业在技术领域的提升,将导致由中国工业进行劳动密集型的下游组装并由外国工业控制上游技术的“垂直分工”模式发生结构性变化。如果京东方能够成功,它将成为中国电子核心元器件工业中首家影响全球市场格局的企业。
然而人们现在担心的是,虽然有很多理由可以为王东升的窘境开脱,但长此以往,难免会对亏损产生极强抗体和惰性心理。如果王东升仍然没有治本的招数,恐怕梦想将永远成为泡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