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信徒黄鸣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31日 08:49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

  迈入太阳能行业的第一天,他就向世人传播着节能理念。2011年,他仍旧像个忠实的信徒,在世界不同角落奔走疾呼。

  文 | CEI记者 王赵宾

  “不要拿太阳雨、桑乐和皇明比,我欠缺高质量的合作敌手——太孤独了。”黄鸣曾一度口无遮拦,口中满是不屑。

  房子冬暖夏凉,冬天不交暖气费,照明采用太阳能,家居采用智能控制,如窗帘自动开合,室内自动换风等,打开窗户就能触摸到植物,在家就能享受原生态农房、水塘、植物等田园风光。

  这是黄鸣脑海中的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之国。也是他继“微排地球”之后在2011年提出的新目标——“未来方舟”。

  15年前,作为行业启蒙者,黄鸣率领团队,在全国各地四处普及太阳能科普知识。如今,他依然致力于太阳能的传播,但与之不同的是,他将视角瞄向了国际舞台,时常在此游走,宣扬他心中的理想国。

  有知情人士称,目前皇明公司所处的德州市政府,对黄鸣的“未来方舟”构想颇有兴致。他们正试图一道将整个德州市变为微排实验区。而黄本人,也曾建议国家设立类似于深圳特区的“微排特区”,让德州成为国内城市微排的样板。

  对于黄鸣这个美好的图景,有人称赞,这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有人则冷嘲热讽,这是拙劣的炒作和作秀。甚至有人将其不可思议的想法,归结于黄本人对微排癫狂的陶醉。

  对于别人称他为疯子,黄鸣并不介意,且欣然接受。

  在他眼里,由于此前10余年的信息传播,使得人们对于太阳能有了充分的认知,甚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对于太阳能事业本身,却依旧没有深厚的认知,影响仍远远不够。所以,他必须对未来太阳能产业的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

  事实上,未来方舟正是“微排地球”的延伸,二者一脉相承。

  2010年9月,在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上,黄鸣首次提出“微排地球”,其主旨是实践并完善世界未来之谷——中国太阳谷,并大面积向全球复制推进,以应对能源和环境两大全球难题。

  在这个“微排地球”的路线图中,他甚至建议从2014年开始,每个城市先建立一个微排示范区,并提出在中国德州建立微排特区的构想,作为“微排地球”全球的战略基地。在他看来,“微排地球”的概念包容性极强,既包容低碳,又包容节能减排,还有智慧地球,甚至云计算和物联网。这也大大超出了IBM智慧地球的概念,成为未来人们生活的一种新方向。

  这一切,远远超出了一个技术专家或者企业家的思考范畴,这种超前的构想,令他甚是欣喜。

  “微排理念,是中国人第一次提出来,能让外国人眼睛一亮的概念。它不是具体产品和企业,而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甚至能指导将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包括各个产业。”每当讲至兴奋时,他双手在空中来回舞动,脸角显露出少有的微笑。

  对于“微排地球”理念,他不仅在国际舞台传播,甚至会把人请到德州,在家门口进行宣扬,并实际展示。去年的世界太阳能大会便是他一次大胆的尝试。他甚至还建议,2012年的全球气候大会也能在德州太阳谷召开。

  如今,日渐成型的太阳谷和蔚来城正在向人们提供微排参考的样板。正因为这个现实的样板,让黄鸣四处布道有了参照。由此,2011年对他而言也是收获颇多的一年,先是诺贝尔替代奖,随后又有“美好生活奖”。这让他在国际舞台上大为风光。

  但事实上,“微排地球”、“未来方舟”这种超前的构想时,更多的还是黄鸣当初被迫无奈的结果。

  此前数年间,数以千家的传统热水器企业面临着被赶出城市的危险。由于城市高层建筑的大规模开发,太阳能热水器的应用越来越少,而且也不断被边缘化。黄鸣曾感慨:“因为高层不让装太阳能热水器,和开发商打官司还总输。”

  同时,并不愿在农村的低端市场降低产品质量的黄鸣选择了退出。此时,为了能更好地开拓市场,黄鸣不止一次地向房地产商推销太阳能产品,说服接受他的产品,却屡屡碰壁。他不得不承认,房地产开发商在社区、形象、内部管理、物业管理、建筑结构等方面都越来越强势,把他们远远地抛在了身后。

  大城市受排挤、农村市场不愿去,黄鸣被推向了两难的尴尬境地。于是,砸上近乎所有的“家底”打造太阳谷,希望寻找一条新的出路。

  黄鸣此举无异于一场豪赌。用押宝的方式投向地产行业,以求带动太阳能产业的发展,这在国内太阳能领域是前所未有的事情。与之相应的是,黄鸣的同行业们,如桑乐、太阳雨、力诺瑞特等,在太阳能大爆发时期,都纷纷向产业的纵深发展。

  “不要拿太阳雨、桑乐和皇明比,我欠缺高质量的合作敌手——太孤独了。”黄鸣曾一度口无遮拦,口中满是不屑。

  黄时常会向人们介绍他的围棋理论,他认为在产业竞争中只有黑棋,没有白棋。或许,太阳谷以及“微排地球”的理念,恰恰是此前陷入僵局后,黄鸣寻求突围的一抹黑棋。一直以来,他都认为自己是学者,是技术人员。而他这辈子有两次非常幸运:一是进入太阳能行业;二是下海并能坚持做学者。

  尽管在梦想之路上,黄鸣曾饱受非议,但2011年,他一如既往,像个忠实的信徒,在世界不同角落奔走疾呼。“对于太阳能的故事,我不算是世界上最狂热的,但应该是最执着的。”他说。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