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建筑师”黄奇帆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31日 08:47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

  大手笔“渝新欧”尘埃落定,黄奇帆也完成了自上任以来的艰难一搏

  文 | CEI记者 丁玲

  2011年3月9日,央视《小崔会客》演播厅,重庆市市长黄奇帆第四次坐在崔永元对面。崔永元风趣地说,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讲的话比电影还好听。“我们知道您非常喜欢看枪战片、武侠片、谍战片,为什么?”黄奇帆说:“好看的电影我都喜欢看。但只要有某一瞬间的细节让我觉得好,我就相信它两个小时的电影可能都是好看的。因为我们这些人非常忙,不大有时间,有计划地去看什么。”

  的确,有太多更重要的事情等着黄奇帆。

  公租房摇号、房产税、微型企业发展鼓励政策、大学生带薪实习、医保异地报销都让重庆市以及黄奇帆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的重启欧亚大陆桥(从重庆出发经西安、兰州,进入新疆,然后经过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和波兰,到德国的杜伊斯堡港,全长11179公里。简称“渝新欧”)一事,仍然在牵动黄奇帆的心——这关系着重庆“亚洲最大的信息产业基地”的任务能否预期完成。

  这是黄奇帆三年来最牵挂于心的事情。从2008年8月他的老朋友、惠普(微博)全球执行副总裁托德布拉德利来访时,黄奇帆就萌生了通过南线欧亚大陆桥,将大批货物运输到欧洲的想法。那是黄奇帆首次向托德抛出橄榄枝,他知道,惠普的落户对重庆“推动建设年产1亿台笔记本电脑的生产基地,打造亚洲最大信息产业基地”的目标来说有多重要。

  托德没有明确拒绝,但却巧妙地向黄奇帆表达了他的担忧:重庆地处内陆远离港口,并不适合对物流要求极高的惠普落户。

  这个委婉的拒绝让黄奇帆颇为沮丧,但也让其下定决心为落户重庆的企业解决物流问题。他自己深知,托德的要求并不过分,而且,每一个电子信息企业都不会置物流问题于不顾。

  从2008年10月重庆与惠普就电脑生产基地项目签约开始,黄奇帆就把重启欧亚大陆桥的一事放在心上。鉴于此前由新疆北疆连通中国、中亚、欧洲的铁路运营屡屡碰壁,托德对重启亚欧大陆桥也表示了担心,因为铁路运输毕竟存在运输时间长、货物安全没有保障、各国海关会反复检查等问题。

  黄奇帆向惠普承诺,“渝新欧”事情由重庆政府出面协调。但是彼时,黄并不清楚协调此事到底有多难。为此,黄专门在重庆市经济与信息委员会下设了物流协调办公室,负责协调解决“渝新欧”中出现的问题。

  今年,历经近三年的“渝新欧”终于在黄奇帆的竭力推动下成功启动。从今年3月19日重庆开行到德国杜伊斯堡的班列以来,到10月上旬,已累计发出装满笔记本电脑的列车14列,将581个40英尺集装箱从重庆安全送到德国。

  “‘渝新欧’可以说是现代的丝绸之路,真正畅通的欧亚大陆桥。”黄奇帆说。在重庆启动“渝新欧”之前,由新疆北疆铁路连通中国、中亚和欧洲的铁路十多年前就已经存在,但是通过该通道运输货物到欧洲却屡屡受挫,并没有发挥真正的效用,90%以上的中国货物都需要先运到沿海,然后走海运到欧洲,需要40天左右。而“渝新欧”启动之后,企业可以节省20多天时间,资金可以得到更快的周转。

  2011年末,“渝新欧”铁路联运公司的成立更让黄奇帆对“渝新欧”的规范、持续运营多了几分信心。该公司将沿线六国都拉进公司,形成利益共同体,共同维护“渝新欧”的运营。其中,中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各占20%多一点,白俄罗斯、波兰、德国大约各占10%。

  在黄奇帆看来,“渝新欧”不仅为重庆笔记本电脑基地实现年产量1亿台奠定了基础,而且使重庆完成了从内陆城市到中国内陆的开放高低、欧亚之间的桥头堡的完美转变。

  越来越多的货物开始走“渝新欧”运往欧洲,亚货物运输的方式正在进行调整,世界物流格局也在悄然改变。“建筑师”黄奇帆的下一个梦想是:重庆不再只是世界地图上的中心,而是真正成为世界经济版图的圆心。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