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外管局严控热钱 企业用汇需求受抑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31日 08:03  中国经营报微博

  龙飞

  2011年12月27日,国家外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前三季度,我国短期外债占全部外债余额的比重超过72%,创下历史峰值。尽管外管局仍坚持其增长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基本相适应,还是有分析认为短期外债创新高不寻常,与热钱流入关系密切。与此同时,2011年11月银行代客结售汇又出现逆差,这又反映热钱有流出迹象。

  即便如此,外管局对境外资金流入的高压姿态并没有改变,然则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一些外商投资型企业的实际外资需求遭遇阻碍。

  短期外债创新高

  尽管目前短债的风险可控,但毕竟占比已超过国际警戒线,需要给予“特殊关照”,包括适当的管制与管理

  外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9月末,中国短期外债余额为5076.25亿美元,占外债余额的72.81%,高于2011年6月末的71.92%。事实上,近年来,我国短期外债占比就一直呈上升趋势。数据显示,2009年前三季度,我国短期外债余额占外债余额的57.39%。2010年末,这一数字已上升至68.44%。2011年以来,该数字继续上升,并已经连续三季度超过70%。

  其中,与贸易有关的信贷余额为3749.96亿美元,占短期外债余额的73.87%。其中,企业间贸易信贷占50.55%,银行贸易融资占23.32%。外管局对外宣称,与贸易有关的信贷大多具有真实的进出口贸易交易背景,其增长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基本相适应。

  但有业内人士认为,短期外债的持续走高与套利资金流入有关。国泰君安研究主管周文渊就表示,人民币不断升值和国内外利差吸引着企业通过持有外债来进行套利。其认为相对于长期债,短期债可以较好地规避市场风险,从而导致短期债占比不断上升。

  中国银行早年的研究报告也显示,中国短期外债的增速与人民币汇率预期密切相关。比如1998年人民币有贬值压力后,短期外债增速明显下降,一直持续到2000年。当2002年人民币出现升值压力后,2003年短期外资增速开始增长。之后短期外债在2004年至2006年上半年增长迅速,2006年下半年增速减缓,2007年下半年继续下降,2008年1季度又出现回升。

  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李超此前也承认,短期外债较高的原因,除了贸易净出口高速增长外,近年人民币升值预期与本币利差也是重要因素。其认为,尽管目前短债的风险可控,但毕竟占比已超过国际25%的警戒线。因此下一阶段对于外债特别是短期外债要给予“特殊关照”,包括适当的管制与管理。

  殃及池鱼

  外管局对热钱流入的严控也使得部分企业的正常外资需求受到压制

  “我们其实与热钱是两码事,但每回管理局加强监控,我们就遭殃。”林志杰显得颇为无奈,作为湖南一家外商投资企业的董事长,虽然往年也曾试过“被加强监管”,“也不曾像2011年这般动弹不得”,林志杰表示。

  2011年年中,林志杰的公司在境外融得2000万美元,与往年一样以股东增资的方法汇入国内。林志杰打算用这笔钱再增加一条生产线,可是从8月中旬资金汇入银行账户后,却一直无法动用。

  “银行要我们提供发票原件。”林志杰表示,他们交上去后,银行却以不能查证发票真伪为由,拒绝结汇。“那边供应商不断催款,这边就眼睁睁地看着账户上的资金无法动用。”林志杰表示。

  这是源于国家外管局2011年8月1日实施的新办法,这个名为《国家外汇管理局综合司关于完善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支付结汇管理有关业务操作问题的补充通知》(下称88号文)规定,要求外商投资企业提供发票原件,并且承担发票真实性的举证责任。

  而银行在收到企业结汇提交的发票凭证后,要在税务部门网站予以核对留存。“但有些地方的发票是没有上网的”。林志杰表示,银行就要求提供税务部门出具的“发票真伪证明材料”。“但我们在向当地税务部门提出要求时,很多地方的税务部门都认为这不是他们的职责,不愿出具”,而银行没有这份证明材料又不能办理结汇,林志杰只能干着急。

  其实除了核对资料外,外管局的88号文还对银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对银行的审慎义务提出原则性要求,即审核要注意材料的合规性、真实性和一致性。要查对文件间是否存在矛盾,是否可以互相支持,并对此做出单独判断。

  外管局出具更严格规定的原因不言而喻,因为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现状下,企业的外汇资本金就一直处于贬值状态中。有业内人士表示,此前的确有些企业靠虚假合同和发票进行结汇,所以外管局要求企业保证发票的真实性。

  “这个做法也无可厚非,但起码要与税务部门协调好吧。”林志杰现在是满肚子怨言。

  十字路口

  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使得外管局对热钱流入的态度没有因人民币出现贬值势头而放松

  2011年12月28日,国家外管局公布,2011年11月银行代客结售汇逆差8亿美元,这是自2010年开始公布月度结售汇数据以来首次出现逆差。数据显示,2010年前11个月银行代客累计结售汇顺差3831亿美元。但2011年11月出现了罕见的售汇大于结汇的情况。银行售汇1297亿美元,结汇只有1289亿美元,逆差8亿美元。

  “可以算是基本平衡吧。”亚银国际外汇分析师田天益表示,从2011年9月底开始,看空人民币的炒卖忽然增多,市场气氛开始出现转变。2011年10月此项数据为顺差30亿美元,2011年11月更进一步变为逆差。但田天益也表示,这还不能确定“热钱”有大规模流出的迹象。结合2011年11月香港外汇市场的表现,更像是国内企业利用境内外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价差进行套利活动(详见2011年12月12日本报A9版“热钱流出四大路径曝光”一文)。“但有迹象显示,从2011年12月中旬开始又出现反向操作。”田天益透露。

  数据显示,经过2011年11月底到12月上旬的十一连跌后,2011年12月16日起人民币又重拾升势。2011年12月28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3146元,再创汇改以来新高。虽然第二天小幅下调11个基点,但人民币依旧坚挺。与此同时,香港的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回升到6.3200附近,两地利差已十分接近。

  在人民币出现贬值势头的2011年11月下旬,外管局副局长邓先宏依然表示: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外管局对热钱流入依然保持高压态势。强化对企业、银行异常资金流入的非现场监测,然后才是加强对热钱流出的监控。

    中国经营报微博:http://weibo.com/chinabusinessjournal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