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朝向多极货币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30日 00:58  第一财经日报微博

  比托尔·康斯坦西奥(Vítor Constancio)

  有许多关于其他货币将逐渐增加,同美元一道成为世界货币的预测。这种明显不可避免的趋势背后的因素包含了欧元的出现、中国力量的不断上升和美国日益累积的脆弱性。新兴市场的重要性日益显著,它们在世界GDP中的比重在过去20年中上升了15%,创造了对外汇储备需求的结构性增长,这种需求不能被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所满足。

  问题是同提供官方的国际流动性相联系的,同时也有财政的考虑。没有一个单一国家能够无限地提供货币作为储备资产来满足增长中的世界需求。在当前的环境中,赤字和债务比率需要降低,美国不能将它的债券和短期国库券(T-bills)作为几乎是唯一的储备资产。在这种背景下,欧元资产是必需的。即使目前看来欧元很明显有一个不切实际的前景。欧洲债券,从国际货币体系的单纯角度来说,将会是一种有用的储备资产。

  朝向世界多极货币体系的前进能够产生可靠的、替代美元主导的投资现状,并在核心储备发行者中加强政策纪律。一个多极货币的世界将意味着新兴经济体更大的货币政策自主权,比如中国就能够更好地应对自身的不平衡问题。

  要成为一个主要的世界货币有五个关键条件。一是有一个非常大的经济,产生网络外溢效应并降低交易成本;第二是深入、有效和开放的金融市场;第三,良好的政治和宏观经济治理是基本要素;第四,充分实施法治非常关键;最后,不应该忽视地缘政治影响和政治稳定的重要性。要达到上述所有条件非常困难,结果就是,尽管从更长的历史视野来看结论可能不一样,但在未来5~10年内美元地位发生显著改变是不可能的。欧元的出现并没有使世界货币真正向双头垄断转移,而且对美元中心地位的冲击也是微乎其微。

  欧元已经建立起了仅次于美国的国际货币的地位。这种作用本质上仍主要是地区性的,因为欧元主要被欧元区及其临近国家的民众使用。最近,大家都知道亚洲投资者和外国央行占到了EFSF债券发行需求的很大比重。一旦欧元区恢复金融稳定,欧元在国际市场的份额有潜力进一步增长。改进欧元区治理的努力,以及提供可信赖的危机解决机制将间接影响欧元的国际角色。

  尽管中国经济和贸易的份额与重要性都在增加,但人民币作为世界货币来使用仍然非常有限。自2009年3月以来,中国当局已经启动了几个倡议来推进更为广泛的人民币国际化。比如,在贸易货物计价,深化香港离岸中心的作用,以及同意与几个央行达成地区货币互换协议等。尽管如此,人民币的潜力只有在资本项目自由化的前提下才能实现,而且需要伴随着对国内金融市场的改革。一旦这些措施到位,大规模的人民币国际化将会成为副产品。中国当局正在谨慎地推进金融自由化,比如通过在香港发行市场驱动的人民币债券。但是这种增长暴露于引起宏观调控挑战的资本流动中,特别是在人民币被低估的情况下。如果国内政策制定者的紧张情绪上升,中国当局可能会放慢人民币在国外使用的步伐。

  (作者系欧洲央行副行长,欧洲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OMFIF成员,OMFIF为第一财经研究院战略合作智库。本报记者许钊颖翻译)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