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生机手记:创业板第一股掌门人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27日 13:53  新浪财经微博

  丁雯

  2004年创办,2009年成为创业板第一家上市公司,青岛特锐德的飞速发展让董事长于德翔倍感自豪;而股票代码“300001”也似乎成了特锐德的幸运代码。于德翔说,他最喜欢的宣言是“特锐德让你我的理想成为现实”。

  于德翔,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清华大学EMBA。几十年职业生涯,从国企干部到选择创业,一直执着于电力系统和箱式变电站的研发生产。今年,特锐德主营规模已经翻了100倍,成为箱式变电站的龙头企业。

  面对如此顺利的发展,他归结为两个原因:第一个来自于运气,在合适的时候进入了合适的市场,又在合适的市场发展过程中,又进入了资本市场,每一步都踏的很准。

  第二个就是企业团队风险预警的心态。“你觉得自己走的很顺了就忘乎所以,还是时时感觉到企业遇到的风险,考虑如何规避,我觉得这是两种心态。”他认为,如果能把他人的教训当成自己的经验,如果企业不曾经历失败,也能掌握成功的经验。

  作为创办人和管理者,他对特锐德的企业文化相当重视。创新、信任、学习、执行、负责,是他特别强调的词汇,他认为特锐德这些年的快速发展正得益于这些文化根植。

  特锐德曾有着鲜明的高铁概念,然而今年高铁政策调整,建设放缓,加上7.23动车事故的影响,曾使特锐德股价大跌。于德翔认为风雨过后更加是彩虹,高铁未来的发展方向将比以前要更健康。

  今年,特锐德对市场战略进行了调整,铁路占主营业务比例从2010年的50%下降到今年的15%。而在电力、煤炭和石油上,尽早进行布局。“从产品结构上说,用个词儿可以说特锐德在今年实现了华丽转身。”

  从未来发展而言,于德翔认为新能源领域电动汽车的发展,将成为投资最快,投资最大,市场最大的行业。在汽车充电方面,特锐德已经开始积极布局。

  新能源带来了发展的机遇,许多企业都希望从大蛋糕中分一杯羹。都说同行是冤家,但“青岛市电力设备上市公司俱乐部”的成立却成为另一个“抱团取暖”范本。青岛的五家电力设备公司,在政府支持和特锐德倡议下,成立了合作组织,通过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对于这样的合作,于德翔充满信心,“我们争取三到五年,把青岛这个行业打造成中国规模最大的一个产业板块。”

  谈到未来的发展,于德翔的目标非常清晰。“我们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从2011年到2015年,再用五年的时间,特锐德要把箱式变电站这个产品要做成世界规模最大。” 

  面对这样的目标,于德翔坦陈最大的困难是思想上的问题。2011年到2012年,他认为特锐德要经历“两个脱胎换骨的改变”。

  第一个是把 “游击队”转化成正规军。特锐德从成立23人发展到现在930人,前期发展迅猛与机动灵活密不可分。“特锐德,锐就是特别快的意思,但这带来的‘游击队’管理不再适用今天的大规模发展,要打造成 “成规军”,思想、行为、管理、意识形态都要转变。

  第二个方面,于德翔形容为把“作坊”转化为工厂。他认为从作坊转化成工厂并不简单,不是说特锐德上市融资、投资现代设备就成工厂了。流程、员工、体系等等都要支持工厂化的发展,最大的挑战是意识转变。

  采访结束,于德翔再次强调,特锐德会让你我的理想成为现实。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