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公司债市场高速发展,成为上市公司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12月21日,今年以来公司债发行总规模已超出2010年全年三成,比2007年公司债发行规模翻了近两番。分析人士表示,在近年来直接融资比重显著扩大、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进一步彰显、利率市场化稳步推进的背景下,我国公司债市场发展正迎来黄金时期。
发行井喷
在货币政策从紧的大背景下,公司债成为了上市公司融资的重要渠道。Wind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公司债发行出现全面井喷。截至12月21日,证券市场今年以来累计发行公司债89只,发债总规模1596.40亿元,较2010年全年的1228.80亿元增长近30%,为公司债发行连续第二年突破千亿元规模。公司债发行总量从2007年公司债推出时的407.28亿元,猛增至今年的1596.40亿元,五年间翻了近两番。
与此同时,公司债发行规模在所有品种债券发行总量中的比例,也由2010年的1.31%升至目前的2.09%。这使得2011年成为公司债自2007年推出以来占当年发债总量比例最高的一年。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与今年银行间市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信用债品种的发行总量相比,公司债的发行规模仍远远落后。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21日,今年以来银行间市场共计发行短期融资券9898.10亿元、中期票据7811.33亿元、企业债2284.48亿元。公司债发行总量除较接近企业债外,与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的发行规模相距甚远。
发展空间广阔
对于当前公司债市场的发展,分析人士表示,作为上市公司一条非常重要的融资途径,公司债2011年在发行制度、发行规模、投资者参与主体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相对银行信贷的间接融资和股权融资,以及银行间债券市场,其规模依然相对较小,当前仍需大力发展公司债券市场。
回顾公司债近年来的发展历程,公司债在起步之初被市场寄予厚望,并被认为是完善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举措,但公司债在启动之初一直不温不火。其中,深层次的原因包括发行制度、投资者参与主体的丰富程度、市场化定价等多个方面。
2010年10月,证监会、央行、银监会联合发出《关于上市商业银行在证券交易所参与债券交易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推动商业银行再次重返交易所债券市场。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允许上市商业银行参与交易所市场,将有助于扩大公司债的容量,推动公司债券的发展。而在试点一年之后,目前公司债发行在商业银行资金的参与程度上依然有待增强。这一方面与2011年债券市场相对疲弱的市场环境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公司债的市场化定价、市场流动性相对不足有关。
2011年3月,证监会开始在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中试点实施“绿色通道”制度。对于符合发行人净资产规模100亿元以上、资信评级AAA或者公司债存续期限较短(3至5年)等条件之一的公司债券发行申请,证监会将给予快速审核处理。同时,在改进公司债审核流程、缩短审核时间的基础上,证监会将在发行部内部安排专门通道审核公司债发行事宜,并在发审委专门安排审核公司债事项,促进公司债发行效率提高。
分析人士表示,在近期央行重提利率市场化、证监会近期再次强调大力发展公司债市场的背景下,今年以来在发行制度和发行规模上均实现长足进步的公司债市场,未来依然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方面,公司债的发行审批制度、发行主体的资质等方面可能有所放宽;另一方面,公司债在市场化定价、交易规则等方面也可能逐步向商业银行等大型投资机构倾斜。
展望未来公司债市场的发展,分析人士指出,大力发展公司债券将有利于提高资本市场融资效率。在进一步支撑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功能的同时,公司债也将伴随着其市场化定价、流动性的改善,为各类投资者提供更为丰富的投资机会。(本报记者 王辉)
【责任编辑:张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