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小微金融债成本高企 国有大行兴味索然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23日 01:19  第一财经日报微博

  聂伟柱

  首只在中国债市招标发行的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即将面世。

  兴业银行近日公告称,将于本月26日招标发行总计200亿元5年期小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券;民生银行(600016.SH,01988.HK)也于近日公告称接到中国人民银行准予其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不超过500亿元人民币的金融债券。

  若不出意外,除了兴业银行之外,民生银行、浦发银行等商业银行的小微企业金融债也将陆续出炉。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宣布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的商业银行已超过10家,总金额逼近2000亿元。但有意思的是,申请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的银行中,并无国有大行的身影。要知道,国有大行占据了中国金融体系的半壁江山。

  原因无他,与低成本存款相比,小微企业金融债的资金成本高企,资金充裕的国有大行对此兴味索然。但对于存贷比撞线或逼近红线的银行来说,聊胜于无,尽管利薄但好过无贷可放。

  资金成本高企

  “我们和一家申请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的银行交流,单单小微企业金融债的票面利率就可能高达6%。这还没算上承销费、担保费等其他发行费用。”一位从事金融行业咨询工作的人士透露。

  尽管中国债券市场上并没有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的先例,但银行发行的次级债或有一定的可比性。例如,广发银行在今年9月发行的10年期次级债的票面利率高达6.3%。而根据人民银行制定的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目前活期存款利率仅为0.5%;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也仅有3.5%。一般而言,银行存款中约有一半左右为活期存款。

  总的来看,银行发行债券的成本年息在4%至6%左右,而吸收存款的平均资金成本为3%左右。显然,对于银行来说,从资金成本角度考量,发债成本高于吸储成本。

  一位城商行小微企业部负责人表示,扣除债券发行资金成本,通过小微企业金融债券筹资进行放贷,整个利润空间非常小。

  德勤近日发布的《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业务发展之道》白皮书显示,在小微企业信贷需求远未得到满足的情况下,银行有很强的议价能力,小微企业贷款的利率平均上浮比例可到达20%~30%以上,微贷利率甚至有上浮200%以上的情况。

  目前,一年期贷款利率为6.56%,上浮20%意味着贷款利率为7.872%。而发行金融债券的成本就可能在6%左右。这意味着,扣除6%之后,二者利差仅有1.872%。而前三季度,上市银行净息差普遍在2.5%左右,民生银行净息差甚至高达3%。

  “当前银行资金紧张,更有银行存贷比触线。”上述城商行人士解释银行发债的原因时称,小微企业金融债尽管成本较高,但还是打开了一个突破口,解决了无钱可贷的问题。

  该人士还建议称,毕竟银行是追求利润的企业,下一步能否在债券发行的操作环节有所突破,使银行不至于利润太薄,让利于银行也意味着通过银行让利于小微企业。

  国内银行中,进出口银行、农发行属于政策性银行,其人民币债券风险权重为零,因此政策性金融债的利率非常低。

  大行缺席

  自监管层允许银行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以来,中小银行表现积极。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性的股份制银行中,民生银行、兴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上海浦发银行、招行、华夏银行分别透露了拟发行500亿、300亿、200亿、300亿、200亿和300亿元小微企业金融债的计划,六家规模合计1800亿元。

  除此以外,城商行也没落后,杭州银行、兰州银行、重庆银行、哈尔滨银行分别申请发行80亿、50亿、30亿、25亿元的小微企业金融债。这些城商行申请的小微企业金融债规模就达到了185亿元。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接近2000亿元的小微企业金融债都为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计划发行,占据银行业半壁江山的国有大行,目前并没有表示过对小微企业金融债的兴趣。

  东方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金麟表示,原因在于国有大行,特别是工行、建行、农行的存贷比普遍比其他银行低,资金补充的压力不大,并且小微企业贷款在国有大行中的占比并不高。

  事实上,申请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的银行大部分存贷比即将触碰红线。例如,截至9月底,民生银行如果撇除旧协议存款和旧专项金融债的因素,存贷比为74.25%,小微企业金融债对此类银行而言有一定的吸引力。

  不过,相比今年,2012年的货币政策将相对宽松,银行流动性压力料将缓解。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是否仍有兴趣发债、明年小微企业金融债的推广将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