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央行调查显示:企业贷款满意指数持续下降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23日 00:17  中国企业报

  潜在金融风险威胁企业经营

  本报记者 李金玲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不久,央行发布的问卷调查显示,第四季度银行家信心指数回升,银行业景气指数稳定,贷款需求指数下降,对下季货币政策,超过半数的银行家预期明年信贷政策将保持适度水平。

   第四季度中国企业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延续回落趋势,较上季度下降6个百分点至41.7%,为连续第二个季度低于临界值50%。此外,调查还显示,企业贷款满意度指数继续下降,但对未来预期指数出现上升。

   “今年,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出现了明显的回落,基本回到了2009年金融危机爆发初期的水平。”广州一家灯具生产企业负责人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业内人士分析,目前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下滑,主要是由于货币政策偏紧、企业融资难度较大,导致企业资金紧张更加严重,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

  信贷政策首提“有扶有控”

   今年以来,经济运行情况趋于复杂,企业经营者对宏观经济信心比2010年有所减弱。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在加大,随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蔓延和美国经济陷入高失业、高负债的困境,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国内经济增长速度逐季回落,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

   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期在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中心组专题会议上表示,2012年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增强政策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同时,要按照“有扶有控”的原则,着力引导和促进信贷结构优化。

   这是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后,央行首次提到信贷“有扶有控”。

   分析人士称,“扶”体现在加大对结构调整特别是农业、小企业的信贷支持,重点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支持民生工程尤其是保障性安居工程;“控”体现在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在“有扶有控”的指导下,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

   央行调查显示,本季度银行家货币政策感受指数(选择货币政策“适度”的银行家占比)为42.7%,较上季上升7个百分点。对下季货币政策,超过半数的银行家预期将保持适度水平,较上季上升13.9个百分点;14.4%的银行家预期“趋松”,较上季提高10.9个百分点;近三成的银行家预期“趋紧”,较上季下降24.8个百分点。

   调查显示,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继续下降,两年来首次跌入临界值50%以下,为48%。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的宏观经济政策是,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三者之间的关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从明年经济目标任务可以看出,中央大方向没有改变,对于整个经济的平稳回调的态势能够接受,强调的是不再把政策重点放在追求过高增速上。这是明年整个宏观政策的基调表现。

   著名经济学家卫兴华指出,在货币政策上可以做点适时适度的微调,在信贷上稍微放松,但依然是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会由“稳健”变宽松。

   调查显示银行盈利方面,第四季度银行业景气指数为85.4%,比上季上升1.1个百分点;银行盈利指数为90.4%,较上季上升0.5个百分点;反映银行竞争力的扩散指数为66.9%,较上季略降0.3个百分点。

  警惕潜在金融风险

   11月19日,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发布了《企业经营者对宏观形势及企业经营状况的判断、问题和建议——2011·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显示,企业经营者对我国宏观经济的信心比2010年有所减弱;虽然企业综合经营状况比2010年有所下滑,但仍好于2008年和2009年。

   调查显示,在当前偏紧的货币环境下,企业的订货、库存、产销等指标从2010年高位回落至正常水平,其中订货情况要好于2008年和2009年,设备利用率也与2008年大体相当;受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影响,企业产品出口数量增幅下滑。调查表明,企业经营者对未来企业经营状况预期比前两年有所回落,预计未来订货、用工和投资增长将放缓,不过对明年的预期要好于对今年四季度的预期。

   央行近日调查也显示,企业贷款满意度指数继续下降,但对未来预期指数出现上升。第四季度企业贷款满意度预期指数结束了去年以来的下降态势,本季较上季上升0.4个百分点至31.4%。预期下季贷款“适度”的企业家比例为60.3%,比上季度上升1.2个百分点。

   由于从银行贷款难度较大,不少企业选择从民间渠道筹资。在当前货币政策偏紧的背景下,融资难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

   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微博)认为,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辜胜阻认为,当前我国金融体制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的错位与失衡导致中小企业“资金短缺”与民间资本“过剩”并存。在融资难、用工荒、高税费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实业难做,实业精神衰退,面临实业“空心化”威胁。而大量民间资本因投资渠道狭窄而涌向民间信贷市场“炒钱”,呈现“高利贷化”现象。

   辜胜阻特别强调,要防范民间借贷纠纷高发和地方债务引发银行坏账的潜在金融风险。当前,民间高利贷缺乏监管,利率奇高,中小企业还本付息压力极大,蕴含着巨大的潜在债务纠纷风险,甚至可能“间接传导”至银行系统。我国地方负债虽然总体未超过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但在土地财政收入缩水、保障房建设又添新债的背景下短期还本付息压力依然较大,迫切需要依法管理地方融资平台、重组地方债务,防范地方债务违约引发银行坏账风险。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