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羚
一方面是近半数省份养老金收不抵支,一方面是基金结余收益率大大低于通货膨胀率,中国养老金制度正面临严峻挑战。
昨日公布的《2011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描述了上述形势。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在发布会上建议,应扩大社保基金储备率,提高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能力,以应对未来可能的财务风险。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2010年若剔除1954亿元的财政补贴,企业部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征缴收入收不抵支的省份(含新疆建设兵团)共有15个,缺口高达679亿元。这意味着中国养老金制度潜在的财务风险已经出现显性化的苗头,甚至到了难以离开财政补贴的程度。
除了收支缺口增大外,中国养老金制度还存在着收益率低的痼疾。根据国务院相关规定,社会保险基金结余只有存银行和买国债两种投资渠道。而据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测算,2000年至2008年全国社保基金总的收益率可能不足2%,低于同期的通胀率。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认为,社保基金贬值与投资失误风险并存,是有可能导致未来社保制度财政崩溃的最重要因素。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建敏表示,能否可持续是养老金制度成功与否的关键。中国应高度重视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在实务、金融等重大投资领域,要给予养老金以第一优先权。
与绝大部分社保基金的低收益相比,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管理的社保储备基金在过去11年间的投资表现相当惹眼,年均投资收益率高达9.17%,超过同期通货膨胀率(2.14%)7.03个百分点。2010年,中国股票市场低迷,上证综指全年整体跌幅达到14.31%,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当年取得了4.23%的投资收益率。
尽管收益率较高,作为应对老龄化战略储备资产的全国社保基金自成立以来的财政性净拨入仅有4437亿元。而2010年,仅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一项的累计结余就达15365亿元。戴相龙昨日表示,中国十多年前开始建立社保储备基金,当时在国际上也算是先进的。但是社保储备基金的规模一直不大。目前社保基金理事会管理的基金总量在9000亿元左右,与中国社保基金总量和未来的资金缺口相比还不够。
“储备的目的就是要弥补未来的缺口,所以没有一定数额不行。我就担心储备基金将来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那样还不如没有这个制度。有了这个制度,反而会有一种依赖心理,但因为钱太少,作用发挥不了。”戴相龙说。
戴相龙建议,应将国有股转持部分划入全国社保基金的规定变成国务院的法规,从而将这一融资来源固定下来。同时,可以通过将中央财政超收的部分以较大比例划入全国社保基金、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拨出一定比例补充全国社保基金等方法多渠道扩大基金管理的规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