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从“以财富论英雄”到“以价值论英雄”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14日 01:38  第一财经日报微博

  秦朔

  我们就要踏入2012年了。在过去的这几年间,发达经济体遭遇了多重危机。在金融层面,从私人部门的债务危机到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的危机,再到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在实体经济层面,失业高企,增长乏力,刺激政策的效果越来越差;在社会层面,各种抗议的声浪也此起彼伏。

  相比而言,中国的增长表现显得凤毛麟角。从今年初开始,许多国际组织和机构都在各种各样的报告中认为,中国将在2020年前后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上个月,在上海的期货交易所,他们的总经理告诉我,该所的年成交手数已是全球第一,成交金额世界第二,仅次于伦敦,我们金融市场的规模也已经位居全球前列。作为微观主体的企业,今年7月公布的Fortune500榜单,中国内地企业有61家,加上台湾、香港地区有69家,这个数量已经是世界第二。而1995年的时候,我们只有3家企业上榜。

  但是最近大家可能注意到一个事情,截至12月13日,在中国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连续10个交易日触及跌停区间。当然,这个跌停和我们一般理解的股票跌停是不一样的,因为它是相对于每天由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汇率中间价而下跌0.5%,总体看跌幅很有限。但是,这个趋势似乎表明了,不少投资者特别是海外投资者,对于中国经济的增长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开始有了比较多的担心。

  那么,我们的经济到底在哪些方面令人担心呢?在我看来,可能有几个方面,值得我们一起反思:

  一是传统投入模式的不可持续。我们知道GDP是一个产出的指标,一个总量指标,是一定时间里所生产的商品和劳务的总和。它并不衡量为了达到这样的总量,我们投入了多少,新增投入了多少。长期以来,我们对于投资的依赖一直非常强烈,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0年的21.7%,增加到2006年的40.7%,去年达到54.8%,拉动GDP增长5.6个百分点。每新增1亿元人民币的GDP,“六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需要1.8亿,“七五”时候2.15亿,“九五”达到4.49亿,到了“十五”的时候差不多5亿。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就是我们为了形成更多的GDP,所投入的固定资产规模呈现放大的趋势。我们靠“铁公基”和“盛会经济”,修了大量基础设施,我不是说基础设施不重要,但基础设施持续投入的边际效应是递减的,而且很多公共设施的再利用问题不提前考虑的话,都是沉重的包袱。

  二是对环境和资源的耗费也是不可持续的。前发改委主任马凯2007年时表示,“2006年,按现行汇率初步测算,中国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约5.5%,但重要能源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却较高,比如能源消耗24.6亿吨标准煤,占世界的15%左右;钢表观消费量为3.88亿吨,占30%;水泥消耗12.4亿吨,占54%”,“与国际先进水平比,中国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可比能耗高15%,火电供电煤耗高20%,水泥综合能耗高23.6%。”中国的人均资源拥有量本来就很少,这样的消耗状态,是无法持久的,一时增长很快,但注定走不好,也走不远。如果中国经济的成长,依然是高消耗、高投入、高投放、不协调的、难循环的,那么,用我们投入消耗的资源跟我们产出之间相比较,我们的表现还是那么棒吗?那么的伟大吗?我想未必。

  三是我们的企业在质量、安全、信用等方面的成长,远远赶不上在规模、速度、利润方面的增长。这几年里,特别是最近两三年里面,有很多的社会问题、焦点难点的触发,跟企业的产品质量、产品安全性、服务质量是高度关联的,所以在互联网上,特别是在微博上面关于中国企业的质疑层出不穷。如果企业只是给股东交了一份看起来很漂亮的财务报表,并且经理人可以从这样的财务报表里获得更多的短期激励,而事实上给消费者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存在不少问题的,我们还有必要这样骄傲吗?如果我们的企业在核心技术方面进步缓慢,更多还是依靠推销导向的“一阵风”和“汗水工厂”的“加班红利”,那么,这种增长能否持久?我记得在改革开放之初,“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在深圳蛇口工业区出现的时候,迅速流行全国,唤起全社会的认同、共鸣,今天呢,反而是社会要求企业诚信、流着“道德的血液”,这种反差难道不值得反思吗?

  因此,我认为今天中国,不应该再走那种“没有发展的增长,没有内涵的增长”的道路了,当然这些问题可能是结构性的,可能是社会性的,不完全都是企业界的责任,但是,企业界应该有一种更强的使命感,有一种有所担当的使命感,来思考企业和环境的关系,企业和投入的关系,企业和利益相关方的关系,资本和劳动的关系,等等。这要求我们从非常流俗的“以成败论英雄”、“以财富论英雄”而走向更加持续的、以价值创造和价值创新论英雄的新阶段。如果不问财富的来源、生成方式,以财富论英雄,可能是愚昧的;如果靠社会成本的透支而成功,也是不值得推崇,反而应该厌弃的。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要以价值论英雄,这种价值代表了一种有内涵、有追求、负责任的发展,代表了这样的视野、方法。我们推进这样的社会责任榜的目的,最终是使我们中国的商业环境、社会环境,是建立在文明而不是野蛮、愚昧、欺骗、不负责任基础上的发展。正如《第一财经日报》创办时提出的,“负责任的商业,就是一种文明”。负责任的商业,才是我们整个社会的福音。(作者为本报总编辑)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