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入世十周年:十年世贸百年基业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09日 00:59  经济参考报微博

  21世纪第一年,两个毫不相关的事件注定将左右其后十年乃至百年历史的走向:一个是911恐怖袭击事件,另一个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者将美国这个冷战结束后处在巅峰状态的世界头号强国拖入了一个战争的“泥潭”;后者则将中国这个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带上了一条贸易和发展的“高速公路”。

  如果说旷日持久的战争是一个传统强国走下坡路的开端,那么繁荣的贸易则往往是一个新兴强国崛起的象征。阿富汗不愧是“帝国的坟墓”,大英帝国和苏联都在兴都库什山脉的崇山峻岭之间栽了跟头,而反恐的利剑又将美国莫名其妙地带到了那里。十年来,美国在几场局部战争中获胜,但也付出了巨大的政治和经济代价。与此同时,入世后的中国抓住空前的历史机遇,实现了经济的超高速增长,成为全球化最大的赢家。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重心东移的进程进一步加快,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并沿着“超越”的轨迹继续前行。

  回首十年前,关于入世得失的激辩之声犹在耳边。的确,短期、静态分析表明了加入世贸组织及相关承诺可能带来的代价和阵痛,也使很多人害怕入世,反对入世。但最终,具有远见和战略高度的观点胜出———中国人民以勇气和智慧做出了正确的历史抉择,积极主动地纳入多边贸易体系,义无反顾地拥抱全球化进程。毫无疑问,入世是最为重要的决策和遗产之一,并将持续地在经济、社会、国际关系等诸多领域塑造中国,引领中国。

  入世带给中国很多可预见的和不可预见的收益,其最重要者莫过于将中国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制度化了。实际上,改革开放到21世纪初已经处于一个关键点:中国在利用外经贸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已经摸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但面对外部约束条件,这条路能走多远尚不得而知。换言之,“出口促进”的增长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市场准入方面的限制;没有W T O,中国就必须在最惠国待遇等问题上仰人鼻息,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就不可能有一个可靠的制度保障。十年来的实践表明,入世的确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这样一个保障,而中国也借助这个保障,最大限度地利用全球化所提供的机遇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另一方面,伴随着中国内部体制的调整和优化,入世也极大了地促进了国内改革。针对入世承诺,大量的国内法律、规章被改写,经济制度得以完善。可以说,入世为内部“变法”提供了难得的外部动力,其影响已远超贸易领域,而涉及投资、知识产权和产业发展等很多方面。正是这些变革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接轨,提高了国内制度环境的透明度和稳定性,从根本上提振了外界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促进了中国经济在资源和市场两方面与世界的全面融合。

  以入世为外部驱动,以改革为内部保障,中国经济在短短的十年内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巨变。贸易方面,年货物进出口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增长近5倍,中国业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外资方面,直接投资流入量近年连续超过1000亿美元,年对外投资也超过了500亿美元。在量变的同时,中国经济也在生产率、产业结构、科技创新等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入世十年,中国通过经济的高度开放实现了与全球化共舞,与世界双赢。

  十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是短暂的,但毋庸置疑的是,入世以来的高速发展和财富积累已经为中国经济下一阶段的长期发展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但是,中华民族的百年复兴之路依然漫长:从重制造到重创造,从奔小康到共富裕,从硬实力到软实力,从总量领先到人均优势,中国经济发展还有太长的路要走。挑战是巨大的。从国际上看,金融危机后,一个强势全球化时代已经结束,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口对中国增长的推动作用将减弱。从国内看,经济增长模式的重构期待进展,宏观和微观层面诸多问题也呼唤各项改革破局。在利益格局错综复杂、改革动力明显不足的当下,如何凝聚共识,推动“维新”,入世的经验值得重温。

  目前,面对金融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的双重打击,全球经济的复苏急需一剂贸易自由化的强心针。然而,当前的问题是,多哈回合谈判受阻,WT O的重要性受到削弱。从单纯的加入到积极的推动,从规则的接受到规则的制定———借多边贸易体制的助力发展起来的中国能否在其中有更大作为,特别是能否在恢复其活力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让我们拭目以待。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