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超募之后再融资 创业板再抽血?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06日 00:21  中国经济周刊微博

  《中国经济周刊》见习记者 李勇|北京报道

  自2009年创业板推出以来,其新股发行的“三高”(高股价、高市盈率、高募集资金)现象就一直备受诟病,加之公司上市之后业绩频繁变脸、高管密集套现和退市制度的不完善,对其上市“圈钱”的质疑随之而来。

  于是,任何关于创业板再融资的消息,都或多或少地被投资者诘问:“超募之下还要融资?”

  也只是诘问而已,该融的还是会融。

  11月14日,证监会并购重组委正式批准了立思辰(300010.SZ)通过定向增发并购友网科技。

  11月18日,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此前推出的创业板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等有关事项回答了记者提问。

  随后11月22日,华谊兄弟(300027.SZ)公告了其2011年度第一期短期融资券发行结果,发行总额为3亿元,期限为366天,利率为8%。

  “一系列的案例和新规推出,意味着创业板公司不再只是刚推出时的单向融资,将会有更多的资本运作空间。”一家证券研究所所长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一家去年上市的创业板公司董秘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外界一直对‘超募’持质疑态度,实际上(超募)所募集的资金都是按明确的项目投资,有特定用途。说实话,与有着完善的再融资制度的主板公司比起来,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资金用途还是很规范的。”

  “规范”的参照,是指一些主板上市公司热衷将融资用于理财与委托贷款。

  在今年11月份,深交所发布的一份名为《创业板公司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初步分析》报告显示,截至10月26日,271家创业板公司中没有发现违规挪用募集资金额情况,没有发现放高利贷的行为。

  其中,大禹节水(300021.SZ)和华星创业(300025.SZ)超募资金均已实际使用完毕,另有吉峰农机(300022.SZ)等7家公司使用比例超过80%。

  华星创业董秘办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我们的超募资金数额较少,已经使用完毕。”

  该人士说:“我们已经注意到了证监会允许创业板公司非公开发行公司债的新规,这对我们来讲是一件好事,未来会根据项目资金需求进行融资。”

  “其实,投资者不应该一听到融资就反感,特别对于创业板这种规模较小的企业,资金紧张会影响整体的收益。如果公司所融资金的使用有正规的用途,应该予以支持。”上述证券研究所所长表示。

  而作为创业板并购上会“首吃螃蟹者”的立思辰,则通过定向发行股份的方式完成并购重组的资本运作。立思辰方面表示,并购友网科技是公司对主营业务的全产业链整合。

  宏源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唐永刚对《中国经济周刊》说,“事实上,创业板在推出时,监管层就不允许其有特别重大的重组以及与主营业务无关的重组,防范的就是创业板沦为壳公司。如果公司的并购重组与主营业务互为补充,则是允许的。”

  “定向增发股权融资和非公开发债其实都不是面向二级市场的抽血,前者只要在并购时溢价合理,对投资者就没有伤害,还会增加公司的盈利能力。”上述证券研究所所长表示。

  此前,证监会创业板部副主任李量公开表示,创业板应形成“四位一体”的整体配套制度体系,具体包括IPO供给制度的效率、再融资功能的简便快捷高效、并购重组机制的简便、强制退市机制的刚性化。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