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国际油价出现高烧让国内消费者跟着“遭殃”,也让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呼声高涨。
可眼下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又面临新尴尬。一方面,把WTI油价纳入国内成品油定价挂靠油种之列已成为市场长期呼吁的改革方向;另一方面,近期WTI油价追涨,此时修改挂靠油种又怕引起消费者误解。
专家认为,成品油定价机制本应挂钩于反映本区域市场供求的原油价格。当前亚洲原油基准价缺失,从长远来看我国应该建立起反映中国市场的“本土价格”,提高在原油市场上的话语权。
国际油价从“高烧”到“退烧”
在中东北非局势和欧美债务危机双重因素交织之下,国际油价在2011年上演了冲高回落的行情。
2011年1-4月中东北非地缘政治因素推动国际油价持续上行,尤其布伦特油价强劲上涨,相对纽约WTI的溢价扩大到每桶20美元左右。
正在国际投行担忧油价是否会突破每桶150美元甚至200美元的时候,来自欧美的债务危机寒潮让这场高烧突然大降温。
进入下半年以来,美国评级下调、欧洲债务危机升级以及中国可能面临“硬着陆”风险等负面情绪开始主导原油市场,国际油价局势逆转。WTI油价一度跌破了每桶80美元,布伦特油价也一度跌至每桶100美元下方。截至11月29日,布伦特原油价格为每桶110.82美元,WTI油价为每桶99.79美元,两者较4月29日创出的年内高点均下跌超过10%。
能源研究机构东方油气网分析师程瑞锋表示,当前支撑油价上行的因素依然较多,一方面取暖油消费旺季到来,欧美原油库存却处于较低水平;另一方面,中东北非地区局势依然不稳。但在欧债危机没有达成完美解决方案之前,国际油价难以返回高位。
易贸资讯副总裁钟健也表示,虽然投机基金炒作油价的热情仍在,但欧债危机将制约油价反弹的高度。
WTI追涨 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面临尴尬
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与国际油价联动密切。国际油价的波涛起伏直接牵动着国内消费者的钱袋子。前期国际油价高烧使得国内成品油价格年内连续两度上调,汽柴油价格一度刷新历史最高纪录。下半年国际油价回落也让国内油价迎来难得的一次下调。
我国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实施两年多以来,市场对其调价周期、挂靠油种等方面存在质疑。比如,存在严重风险溢价的布伦特油价是成品油定价挂靠油种之一,而价格相对偏低的WTI油价为国内普通消费者所熟知,却被排除在外。消费者经常产生国内油价“跟涨不跟跌”的误解。
记者采访多位石油专家及企业人士了解到,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步伐将进一步向市场化迈进。新修改的定价机制或将WTI油价纳入挂靠油种之列,调价周期也将缩短至10个工作日。
中石油集团内部油品研究专家表示,挂靠油种考虑加入WTI,可增加民众对我国定价机制的认知度,提高定价机制透明度。
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曾表示,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将在今年内推出,可是当前改革面临着尴尬处境。自10月下旬以来,WTI油价开始追涨,与布伦特之间价差从前期的超过每桶20美元收窄至10美元附近。倘若此时把WTI纳入挂靠油种,消费者是否会产生误解?
对此,中石化集团内部油品研究专家表示,WTI主要反映北美地区的市场价格,现阶段我国从北美地区进口的原油量并不多。即使将WTI列入调价挂靠油种,预计其所占比重也不会太大,主要目的是在定价机制中体现WTI变化的趋势。目前我国原油进口主要来自中东地区,因此布伦特和迪拜原油价格应该占据相对主要的权重。
普氏能源亚洲高级总监华大威表示,对于亚洲市场而言,迪拜原油价格和俄罗斯ESPO混合原油价格更能反映亚洲炼厂原油加工的成本。
定价权缺失 我国亟需打造原油“本土价格”
一直以来,作为主要消费地之一的亚洲地区缺乏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原油价格参考。中东地区销往亚洲的原油存在着独特的“亚洲升水”现象,即每桶中东原油销往中国等东北亚地区的价格比销往欧美地区的价格要高大约1-3美元。
原油“亚洲升水”让我国在原油价格快速上涨中付出了更多代价。当前,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建立本土原油定价体系,谋求在国际原油定价领域的话语权,对维护我国石油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也需要挂钩于反映本区域市场真实供求的价格体系。
“目前原油都是由期货市场定价,现货价格在原油定价方面影响有限。”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常清表示,与有色金属等商品期货市场一样,发展原油期货的首要目的就是发现价格。
“要想增强我国在原油方面的定价权,未来我国需要建设一个原油期货交易所,甚至发起成立一个亚洲原油期货交易所。”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原副秘书长冯世良表示,世界原油价格主要参照纽约WTI及伦敦布伦特的原油期货定价。亚洲的原油进购量比较大,尤其中国原油进口依赖度不断提升,有必要进一步增强在国际原油定价方面的话语权。
事实上,在寻求原油定价权的道路上,我国早已开始积极探索。2009年我国渤海商品交易所已经开展原油连续现货交易。一直以来,上海期货交易所也在积极筹备原油期货上市。
上海期货交易所总经理杨迈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每年需要从国际市场进口的原油占消费量的比重超过50%,这样一种对国际市场有极大依赖的商品,应该有自己的原油期货市场来发现价格,体现“中国因素”,并为中国企业提供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的机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