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钟荣
在对华光伏“双反”中,美国倒闭的三家光伏企业之一Evergreen Solar(常青太阳能)被屡屡提及,但近期一家香港企业——福泰中国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泰投资)将其所收购,意味着常青太阳能有重生可能。
“我们是在11月份的竞拍中胜出的。”11月30日,福泰投资一位人士在电话中对记者表示。但作为一家投资公司,该人士拒绝透露常青太阳能下一步的安排,包括是否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
在过去10年,中国在光伏产业链中,已在光伏电池、组件、硅料和硅片等领域做到世界领先,但在一些高附加值环节如生产设备,中国企业高度依赖美国技术,这种依赖从多晶硅设备一直贯穿到下游的组件。
2010年中国从美国进口20多亿美元的多晶硅,另设备和技术转让费不少于30亿美元,与中国对美20亿美元的出口额形成鲜明对照。
“美国企业长于技术创新、设备生产,而中国则长于制造,形成明显的产业分工,我们与美国的研发及设备企业有很多合作。”海润光伏CEO杨怀进认为。
也就是说,如果中国光伏产业在“双反”中受损,美国光伏产业也将受累。
中美产业分工
常青太阳能为美国第三大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2010年以180兆瓦的实际产量占全美总产能的约10%,但受制于美国高生产成本,于2011年3月中旬开始分期停产。
常青太阳能曾计划与深圳珈伟太阳能公司,将美国工厂搬到武汉,以使其2010年1.88美元/瓦的成本可以降低至0.9美元/瓦,但后来资不抵债,直接破产倒闭。
常青太阳能8月份停止上市,并于10月份开始进入拍卖程序。作为最后的接手者,福泰投资为此耗资600万美元现金购得该公司的核心资产,并支付了760万美元用于购买常青的技术。
“纵使常青太阳能生产线转移到中国,但一个公司的价值在其管理和技术团队,这些接手者应都会尽力挽留。”南京华伯仪器科技有限公司CEO李伯平对记者表示,研发中心在本土,制造基地在中国或东南亚地区已成为一种潮流。
在常青太阳能之前,加州Sunpreme宣布将在浙江嘉兴秀洲工业园区兴建一个30 MW的组件厂,而它的总部和研发中心依然留在美国。
李伯平解释,中国制造成本低,欧美依赖全自动生产线,中国基本靠人力,且部分国产化设备价格远低于国外,使得固定摊销很低,由是促成契合市场的产品迅速具备商业化价值。
中国多晶硅企业从美国GT Solar进口多晶硅铸炉,硅片企业则从MEMC、瓦克等美企进口硅料;中游的电池厂商则从美国进口生产线,如印刷、PECV均用美国应用材料公司的设备,而DESPATCH热处理设备应用更为广泛;下游系统厂商则从赛康科技等进口逆变器,从STR及杜邦进口电池胶膜。
“双反”威胁美国厂商
仅有58名雇员的美国Innovalight也许有点小,但已帮助晶澳、英利、韩华、晶科等中国光伏提高组件性能;柔性太阳能组件被《时代》周刊评为2011年50项发明之一的Ascent Solar,现在有数家中国光伏企业正与其接触。
“现在的情况是这样的,欧美在做研发,但需要吸引资金,亦需要制造对技术予以检验,中国两方面均可以满足。”杨怀进告诉记者,光伏企业做规模化生产,要求研发更趋于实际,两者结合不停试错,由是缩短研发时间,“像有些技术欧美延发要两三年,但与中国企业生产结合,可以缩短至一年半”。
数据可以证明:2007年光伏组件为24元/W左右,但现今已跌至6.5元/W;彼时,晶硅电池转化率在16%左右,但现今准单晶等新技术不断涌现,并进入小规模商业化生产阶段,转化率最高的肖特公司可以达到19.9%。
李伯平认为,中国的低成本制造,实际上使欧美得以低成本安装光伏用电市场。
“事实上欧美的很多下游企业都依靠着本国和中国银行成长起来。”李伯平说,欧美的银行实际扶持的是电站EPC(设计施工总承包)企业,基本上都是欧美的企业;中国的银行贷款利率比国外还高,在10%左右,主要扶持制造业,“但组件企业会给欧美EPC厂商三到六个月的账期”,意味着贷款利息由中国企业承担,而欧美厂商均从中间接受益。
正是基于此上因素,在“双反”立案时,继美国平价太阳能联盟(CASE)之后,美国太阳能产业协会(SEIA)亦公开支持中国企业的抗辩。
CASE的一位新闻发言人凯文·拉皮德斯表示:“这一由在美国太阳能就业市场内仅占有2%-3%份额的公司提请的贸易案正使得美国市场上的关键目标面临风险,并威胁到了其他97%-98%美国太阳能产业从业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