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周子勋
近日,两桶油的亏损问题再次引发社会争议。国家发改委11月24日披露数据显示,9月份炼油行业扭亏为盈,实现利润约4亿元。不过炼油行业受全年原油价格整体高位运行影响,前9月净亏损11.7亿元。与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此前,中石油与中石化的财报显示,前三季度炼油业务亏损分别达到了415亿元和230.9亿元,总计645亿元。全行业亏损额仅是两大石油公司亏损额的1.8%。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如此悬殊巨大的数据呢?石化联合会有关人士认为,这显然是其他炼油企业的盈利对冲了两大石油企业的炼油亏损所致。市场分析人士进一步指出,地炼的原料除两大石油公司内部调拨的少量原油外,主要是进口的燃料油,以及质量不好的油渣,成本都相对降低,因此大部分炼厂能够盈利,整体利润可能更好。
这样的解释是站不住脚的。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全国石油炼化企业中,约有20%属于民营炼油厂,而民营炼厂的原油油源主要有三个渠道:一是“两桶油”配给,二是代加工,三是回收油田里的散油。但是这里面的问题并不复杂,代加工基本上就赚个手续费;散油的数量就更少了;而作为主要渠道的原油配给,要看“两桶油”的脸色,说断就断。如果按照“前9月两大石油公司炼油巨亏645亿元,而全行业仅亏了11.7亿元”来计算,那么意味着其他炼油企业前9个月盈利应达633.3亿元,这个结果显然让人难以置信。
至于说民营地炼企业采用直接进口燃料油进行炼制减少成本,更是缺乏理论依据。大家都知道,燃料油基本上是成品油的半成品,与原油实行配给不同,燃料油可由民营炼厂从国外直接进口,然后在国内“二次加工”成成品油。加工燃料油的成本,要比直接加工原油的成本每吨高出1000元以上。从11月22日的进口燃料油市场上看,直馏高硫180CST估价已高达6300—6400元/吨,俄罗斯M100估价达6470—6570元/吨。显然,在燃料油价格为6300元—6500元/吨区间时,地炼就会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以加工俄罗斯M100为例,目前焦化利润约为156元/吨,但综合加工利润则已亏损近80元/吨。
现在的情况是,民营炼厂目前依靠加工成本高出1000多元的燃料油,都还能基本达到盈亏平衡点,但“两桶油”利用加工成本低1000多元的原油,却一直出现巨额亏损。这值得国家发改委和社会深思。目前的两桶油究竟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什么巨大的经济利益或者社会贡献?这是我们对于当下成品油价格体制下如何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所必须要看清楚的。
事实上,对于两桶油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已经被自己的行为给毁了,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自实施成品油价格国际接轨以来,国内油荒的问题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更加频繁而且范围更广。
虽然原油作为保障社会供应和市场稳定的基础性产品,进口垄断权交给两大油企、定价权收归国家发改委的制度选择本身体现出了成品油供应的社会责任性,但是我们没有看到这个责任落实在哪里?一名接近中石油的石油专家曾透露,长时期内,中石油在进口原油方面都存在买涨弃跌的现象,国际原油价格越高,中石油则大肆买进;油价下跌,中石油反而持续观望。现在我们国家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到了60%,去年的石油消耗达到了4亿吨左右,中石油等企业自产石油只有1.9亿吨,剩下的部分都得进口,为什么买涨不买跌?就是借助国际油价上涨把自产的那部分石油价格也顶上去。
对于中石化、中石油而言,目前并不是真正的市场化企业,两桶油巨亏的背后只能说明垄断企业改革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只有继续推动市场化改革,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