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电价或上调需迫切推进制度改革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25日 21:27  中国联合商报

  ■CUBN记者 黄婧 北京报道

  在“煤市场、电计划”的体系中,今年,各电企新一轮在火电业务上不断亏损、用电缺口较大的情形再度出现。目前,高煤价导致山西多家电厂亏损严重,在多次提议上调电价无果后,山西多家电厂负责人集体赴京,向国家相关部门提出了调高电价的建议。

  眼下,煤价居高不下,“电计划”变身“市场电”的道路还有多远,恐怕是全国火电企业共同关心的话题,而像山西这样“身居内陆、坐拥煤海”的省份,其电厂又何时才能摆脱“有煤烧不起”的窘境呢?

  调高电价呼声起

  据了解,作为年产超8亿吨的煤炭大省山西,如今却是全国发电企业亏损最严重的省份,其中南部地区更是“重灾区”。从山西省中南部13家电厂上报山西省电力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13家火电企业今年1至10月累计亏损32.89亿元,平均资产负债率已达111%,资不抵债企业数量上升至10家。

  山西河津电厂经营副总经理对媒体表示,山西守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却连当地的火电企业都无钱买煤,更无钱存煤。一些电厂也因缺煤停机现象严重。银行也很难再贷款给这样的资不抵债企业,资金链断裂,或许占山西省省调装机容量37%的机组将面临全线停机的风险。

  因此,随着煤电博弈的不断升级,电价上调的呼声也不断上扬,据了解,电价上调的方案似乎有点动静,单等择机推出。

  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所长单葆国对媒体表示,今年煤价上涨过快给发电企业造成的压力较大,不少火电发电企业借停机检修之名减少了机组运行时间,而水电减发使得对火电的依赖更大,因此,国家从保障冬季电力供应的角度上调上网电价也是必然之举。不少业内专家认为,上网电价肯定得上调,但调整幅度应该不大,估计在两分钱左右。

  分析人士认为,电价上调的可能,除了因CPI的下降留出一定的涨价空间和完成节能减排任务让高耗能企业节约用电以外,还要保护发电企业的积极性,保证冬季用电供应。

  山西大学经济系教授、山西工商学院副院长容和平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山西是十大钢铁基地之一和火电大省,各电厂却面临需上调电价、无力购煤的情况的确值得担忧。

  今年直到9月份我国CPI数据才开始较之前有了一定幅度的回落;今年4月份发改委上调了12个省份上网电价;6月份,又上调了15个省市的工商业等电价,但这些并未阻止目前发电企业亏损的局面,国家应尽快制定出价格调整的具体思路。

  制度改革的应对之举

  “山西是产煤省,所以其电厂基本上很少占据国家重点合同煤名额,一般都是市场购煤,煤是市场的,但上网电价还是计划的,定价一直偏低,电厂购煤时出的价格也低,煤炭企业当然不干,更愿意卖给购煤价格高的外省来赚取利润。”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部主任薛静这样对媒体表示。的确,据本报记者了解,从2008年至2011年10月,山西火电企业的到厂标煤单价从340多元/吨涨到800多元/吨,涨幅130%以上,但电价涨幅却不大,上网电价仅上涨了37.5%。

  而“电荒”似乎也又要如约而至了。中电联先前预计,由于电煤、装机以及社会用电需求旺盛等因素叠加,今冬明春,全国部分地区仍将呈现电力供需紧张局面。电监会也曾预测,中部六省今冬明春或将面临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电力短缺,部分省市将面临拉闸限电的考验。另外,在煤价居高不下、电企巨亏的形势下,明年1月1日起实施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也给电厂的运营成本带来压力。

  对此,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经济专委会副主任吴钟瑚表示,应及时理顺价格机制,上调电价只是权宜之策,关键还是重启煤电联动等,从根本上解决“电荒”和电企亏损,推进电价改革的工作更显迫切。

  “输配电价独立形成应该是未来电价改革的方向,而现在采取的输配电价就是销售电价减去上网电价。”单葆国所长坦言。他指出,加强输配电成本公开和审计,形成合理的输配电价将是“市场电”的关键。

  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也表示,电价改革是整个能源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一环,是“十二五”期间的重点工作。他认为,电价改革的最终方向是实现电力价格市场化,而若要实现电价市场化,需要从发电、输电、配电和售电四个环节都参与市场定价,从而形成最终电价。首先是要实行煤电联动,在不能轻易调终端销售电价的前提下,上调上网电价,电网的涨价压力由国家补贴来消化,其次是控制煤价上涨,可以对煤炭企业征收特别收益金,然后拿特别收益金补贴电网。同时,实施区别电价,推动多联产技术和智能电网的发展,提高发电和用电效率,也是可行的方法。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