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石油巨头多个项目因未过环保验收被叫停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25日 03:15  21世纪经济报道微博

  尹一杰

  长期在石油化工、煤炭电力等领域呼风唤雨的能源巨头正面临有史以来最为严峻的环保危机,一批此前均号称经过严格论证的项目随着环保部的数份报告或遭否、或暂缓。

  近日,环保部发布消息,已于11月14日发函,暂停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旗下的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油发展”)的上市环保核查,并责令其惠州公司的两个石化项目立即进行整改。

  这是海油发展首次上市申请的环境保护核查,而来自环保部的核查报告则指出,海油发展已投运的惠州公司“煅后焦工程”项目和“加氢尾油综合利用项目”目前尚未完成环保验收。

  此前,广东省环保厅环境监察局对该工程进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后表示,该项目存在噪声、二氧化硫超标情况,其中二氧化硫超标幅度达到一倍之多。

  中海油旗下公司遭遇的环保之痛似乎是目前能源企业扩张步伐与环境保护产生矛盾裂痕的一个缩影。

  11月8日,国家环保部公布 “拟退回报告书的建设项目”中,另一央企巨头中石化管道储运分公司的“湛江港-铁山港原油管道工程”也赫然在列。而中石化官方网站此前发布的新闻稿中,该管道工程已于10月23日正式投产,全线设3座输油站,近期设计输量1000万吨/年。

  环保部一纸报告后,中石化网站随即删除了投产消息。

  “央企上马项目与地方政府追求GDP的热情一拍即合,在立项时很多环保论证工作几乎都是走过场,排污数据的核算也很不严谨,这样的现象普遍存在。”一名从事环评的业内人士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多个项目环评未通过

  两个月内,环评未获批准能源项目多达14个

  大兴土木后,曾经动辄上亿元的项目却不得不止步于环保软肋。

  本报记者查阅环保部发布的数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获悉, 9月份至11月公布的退回、暂缓项目中,包括中海油、中石化在内的环评未获批准的项目多达14个,经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涉及投资金额高达684.83亿元。

  除石油巨头外,在环保部11月8日公布的报告中,包括华能汕头海门电厂一期工程3号、4号机组项目、贵广铁路公司新建的贵阳至广州线调整工程在内的多个电力、铁路项目也均被暂缓审批。

  不仅国有大型企业的环保审批遇阻,以光汇石油、枣庄矿业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地方企业也难逃相同命运。

  本报记者了解到,光汇石油总投资8.4925亿元建设的舟山外钓岛光汇万吨级油品码头工程也被击中了环保要害。根据此前的规划,该工程将建设30万吨级泊位、10万吨级泊位、5万吨级泊位、2万吨级泊位各1个。设计年吞吐量为3020万吨。

  此外,在9月公布的项目名单中,中石化(香港)有限公司洋浦成品油保税库项目配套码头工程也同样因为污染问题被暂缓。

  “港口和码头造成的水污染、空气污染、固体废物的问题十分突出,环保部近年对这些项目的审批也提高了门槛。”上述业内人士说。

  公共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随着节能减排在“十二五”规划中硬性标准的确立,环保部对大型项目的审批话语权也势必会更趋强势。一大批此前广开绿灯的上马项目也都将面临更为严格的核查。

  本报记者了解到,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环评工作基本都由业内的环评公司负责,而很大程度上,带有“承包商”角色的环评公司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几乎不会严格执行评估标准,这也是造成多数项目难以达到环保标准的主要症结之一。

  “环评公司会最大限度地配合业主公司,尽快地推动项目上马,这个过程中难免就会出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问题。”马军说。

  多方力量博弈

  虽然环保部严格执法,但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压力也会接踵而至

  虽然环保部一改往日温和,但一个毋庸讳言的事实是,面对与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双重博弈,环保部的职能捍卫却往往成为强弩之末。

  一名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多数情况下,虽然环保部在审查环节能严格执行,但在公布信息之后,来自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压力也会接踵而至。

  “如果环保部对项目的审查没有通过,企业和政府往往会通过不同手段对此进行游说,甚至不惜动用政治资源。”上述知情者说。

  据其透露,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在应对监管部门检查时都存在“走过场”现象,而在上市环保审查环节,一旦获得通过,其在排污方面的信息公开,以及治理情况也都难以保持,甚至变本加厉。

  “我们此前就调查过一家大型化工厂,在接受检查后甚至‘埋管偷排’,将管道掩埋后大量排放污水,类似于此的企业不在少数。”马军说。

  而相比企业的临时敷衍行为,有时地方政府态度也会成为环保部门难以落实监管力度的主要原因。

  上述知情者称,一般涉及大型能源项目的企业或拥有央企身份,或与地方政府关系紧密,这种身份对垒导致的直接后果则是围绕项目的环评工作被不断政治化。

  “随着环保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大,现在出马的官员的级别也越来越大,以前是市长出面协调,现在则是省领导直接沟通,各个地方的很多大型项目也都是由省领导亲自督导。”知情人士说。

  针对脱节的监管系统,马军表示,环保部应最大程度地对信息公开化,并适当动员环保组织的力量,一起参与监督。

  “中国存在污染记录的企业数目庞大,单纯依靠环保部的能量显然不够。”马军说。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