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国为动荡埃及发愁 对军方突然加大批评力度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24日 14:26  中国经济网微博

  

  

美国为动荡埃及发愁对军方突然加大批评力度

  11月21日,在埃及开罗解放广场,一名示威者在与警察的冲突中大声喊叫。埃及卫生部21日说,首都开罗和其他一些城市的持续冲突已导致22人死亡、至少1830人受伤。 新华社/法新

  美国22日突然加大对埃及军事领导人的批评力度,谴责埃及警察“过分使用武力”。美国此前一直避免对埃及军方做出直接批评,现在的突然变化让人似曾相识,法新社说,华盛顿的 “陡然转身”与今年2月穆巴拉克下台前如出一辙。埃及军方会是第二个穆巴拉克吗?一些媒体提出这种疑问,英国《卫报》认为不会,因为美国不能抛弃对埃及事务的控制,现在手中没有 “备胎”。在支持民主原则,还是支持亲美政府的选择中,美国再次左右为难,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说,美国在中东的处境也退回到原点。这种尴尬处境在拷问整个西方, “德国之声”建议欧洲明确表态,坚决支持埃及民主, “即使他们选举了我们所不喜欢的多数派政党”。但在中东有太多利益的美国显然还没下定决心。中国学者袁鹏23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这是美国在中东问题上面临的一个死结,它以为革命的形势朝有利于它的方向演进,孰不知中东一旦乱起来不是那么容易解套的,美国在该地区不是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

  美国在中东也回到原点

  美国国务院星期二开始谴责埃及安全部队: “我们谴责警察过分使用武力,强烈敦促埃及政府保持最大限度的克制,约束部队和保护所有埃及人和平表达意见的普世权利。”黎巴嫩《每日星报》说,美国最终还是谴责了埃及军事领导人,而仅仅在24 小时之前,它的态度还是对发生在解放广场的暴力事件“深表关切”,拒绝针对任何一方提出批评。文章认为,华盛顿再一次纠结于该如何应对开罗这个专制盟友。

  即使做出了批评,美国的态度仍然遮遮掩掩。“美国之音”当天重点关注的几条中东新闻是: “叙利亚军打死至少16人,联合国谴责”、 “利比亚过渡委员会推出新内阁”、“也门总统萨利赫准备签署权力移交协议”。美国对埃及军政府的批评则被放在一篇题为 “埃及的暴力和不确定性可能会影响美国政策”的文章中。这篇文章说,埃及抗议活动中伴随的暴力冲突让美国官员很担心,白宫相信,埃及发生的悲惨事件不会影响这个国家向民主的过渡。文章还说,如果向埃及军方施加的压力太大,可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并破坏埃及与以色列的关系,使美国面对一个伊斯兰主义者控制的埃及。

  英国《卫报》评论说,美国支持埃及军队在过渡期保持一定程度的控制力,认为埃及保持稳定尤其重要,因为需要开罗与以色列保持冷和平。但是军方明显拖延政治进程和使自己凌驾于平民之上最终触发美国一直试图避免的动荡,这也破坏了华盛顿关于支持阿拉伯世界民主进程的原则。评论援引学者的分析说,美国政府现在面临和2月时一样的左右为难的困境,最初美国政府接受埃及军方维持稳定的作用和其先前接受穆巴拉克能够带来稳定一样,但是现在美国又面临同样的困境,那就是他们支持的政府正受到民众的挑战。

  “美国没有从阿拉伯之春中吸取教训,美国又退回到原点,那就是‘为了稳定而支持稳定’。”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评论对美国提出批评。‘该评论认为,美国支持中东地区民主和人权的努力正在遭受人们越来越强烈的怀疑,埃及民众越来越怀疑华盛顿将支持军政府,因为埃及军政府近来表现得越来越专制独裁,但美国保持相对的沉默,这使人们相信美国已经退回到穆巴拉克时代的对埃及政策,那就是对盟友的暴行视而不见以便维持两国关系。

  美国的尴尬处境是西方的普遍担忧。“德国之声”评论说,根据所有已知的调查,建立一个更加宗教化社会秩序的想法以及修改与所仇视的以色列签署的和平条约,完全有可能获得大多数人的支持,但这不符合欧洲的利益和政治理想。评论称,在埃及,有一个因素可以阻止埃及的内外政策过于“伊斯兰化”,这就是当前执政的埃及军政府。从西方角度来看,这似乎是一个颇诱人的战略,但要小心的是,这将同穆巴拉克时期的表面稳定现象一样,是注定要失败的。该评论建议,面对埃及的民主浪潮,欧洲人必须给自己定位,必须明确表态,一如既往地支持埃及民主,即使他们选举了我们所不喜欢的多数派政党。与此同时,欧洲人也必须应对新的挑战和风险。

  (责任编辑:杨海洋)

  

  美国的尴尬处境是注定的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学者袁鸦23日对《环球时报》说,美国的尴尬在于,对中东问题,它很难将利益和原则区分清楚,但它又两个都想要。这是美国在中东问题上面临的一个死结。袁鹏说,埃及局势只是中东变局的第一轮反复,还有很多国家面临同样复杂的形势, “阿拉伯之春”第一阶段的序曲刚结束,深层次的演变还在后面。美国想轻易从中抽身,未必能实现,如果这样看待美国的亚太战略调整,我们可能会更加理性、准确,即美国不是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法国《解放报》的文章认为,美国在“阿拉伯之春”中的尴尬是注定的,因为在“支持阿拉伯民主自决”的背后,是美国的国家战略利益考量,如果真支持“阿拉伯民意的大多数”,那就应该支持巴勒斯坦“入联”,并约束以色列的挑衅,可事实上美国人做的恰恰相反。

  埃及的动荡23日进入第五天,当天又传出3人死亡的消息,埃及军方此前一天做出的让步没有让示威者满意。 22日晚,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主席坦塔维通过埃及电视台发表演讲,外界分析这次演讲的重点在两个方面,第一,将埃及总统大选的时间提前到明年6月份之前,第二,接受谢拉夫内阁的辞呈,同意成立“民族拯救政府”。坦塔维在讲话中特别强调,军队无意把握政权不放,只是过渡时期的任务太多太艰难,他还指责最近的骚乱是“秘密行动以打破和谐的力量”造成的。法国国际广播电台分析称,提前进行总统大选可以说是埃及执政的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作出的唯一让步,在许多抗议者看来,军政府作出的让步并不够,他们在广场上高喊“我们不会走,让坦塔维走!”

  美国《华尔街日报》说,坦塔维的讲话立即引起嘲讽和不信任,一名观察者把坦塔维的承诺比作穆巴拉克下台之前所做的承诺。

  埃及的最新进展已经超出美欧的设想。法国《世界报》的文章称, “阿拉伯之春”正一点点演变成“欧美之秋”,解放广场示威之初幼稚的狂喜,如今已被一种失控的感觉所替代,利比亚的 “成功”曾鼓起积极干预论者的勇气,但西方根本无力消化中东变局产生的后果。

  (责任编辑:杨海洋)

  

  埃及反思美国影响力

  近日一些中东国家的动荡仍在持续,伊朗媒体比较热衷于报道巴林、沙特等国的游行示威,而西方继续把矛头对准叙利亚。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22日甚至把叙利亚总统巴沙尔比作希特勒,称如果巴沙尔不下台,他将面临与卡扎菲同样的命运。俄罗斯总统代表马尔格洛夫就联合国大会通过谴责叙利亚违反人权的决议一事发表评论说,俄罗斯已经用尽对叙利亚总统发预警的信号弹。俄罗斯和中国曾否决联合国安理会涉叙决议,但西方又推动联大通过决议。

  美国的做法正在遭到更多质疑。美国外交政策网站的文章称,根据美国谴责叙利亚、利比亚和也门政府对平民使用暴力的评判标准,奥巴马政府必须公开大声谴责埃及军政府对抗议人士的暴行,美国应该把使用暴力视作是该地区的“一条红线”。

  埃及舆论看美国的眼光不再那么友善。埃及华夫脱党党首巴德维日前发表声明,指责美国和沙特在背后煽动埃及的流血冲突。他认为,美国想借机阻碍埃及的民主进程,让埃及通过选举恢复大国尊严的愿望流产, “很清楚埃及将作为地区最大的民主国家,会撼动和威胁沙特在地区的影响力,同时埃及进入发展轨道之后,在军事、政治和经济等各方面的长足发展也是美国保护犹太复国主义体系所不能接受的,它们希望置埃及于混乱、冲突甚至教派分裂的境地之中,成为下一个伊拉克。”

  埃及官方的《金字塔报》以“美国和埃及,谁在帮助谁?”为题评论称,国际政治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施舍,除了利益,只有利益。美国对于埃及的军事与民主援助都源于与以色列签署的和平协议,而该协议导致埃及从阿拉伯团体中被割离,形成犹太、埃及一美国新关系,从而为美国在中东的战略服务,这也就是为何穆巴拉克被认为是以色列的战略宝藏。

  《华盛顿邮报》日前撰文,分析美国在埃及影响力下降的原因,号召美国政府向埃及提供更多军事援助,以保证对埃及军队说话的分量。(本报驻埃及、美国、日本、德国记者焦翔 李勇李珍青木 陈一 柳直 本报记者张倍鑫)

  (责任编辑:杨海洋)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