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买金金不足 买玉玉染色

  

买金金不足买玉玉染色

  近日,广州市工商局的珠宝抽检报告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据检测结果显示:广州市场上,贵金属、玉石抽检的合格率分别仅为七成、五成,知名品牌香港金六福、香港周六福、金凤祥、谢瑞麟等均因有部分珠宝饰品不合格而登上黑名单。

  卖不合格金饰 商家将被罚款

  当日检测的金银、玉石标的共有348组,其中的51组属于成色不足或成色有问题,百分比高达14.7%;依此结果类推,我们在市场上购买黄金玉石首饰,如果买100件,就很可能有15件是成色不足的。

  据广州工商局消保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其中的黄金成色不足产品既有18K金,也有千足金,只有黄金含量达到了99.9%以上份额的产品才能叫千足金,但检测结果显示,如周六福的一款吊坠,黄金含量明显不足99.9%;而只有黄金含量达到了75%以上的产品才能叫18K金,检测结果中,很多18K金产品却不足这个含量。而检测中,玉石产品的成色问题是:用合成的C货、染色优化处理的B货来冒充天然玉石A货。

  据悉,工商部门已经责令经销商下架不合格商品,并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对部分经销商处以不高于货价三倍的罚款。而据记者从广州市中心的周六福、谢瑞麟门店了解到,质检不合格产品的同类货品已经全部被拿下架,商家自称目前影响不大,但估计随着抽检结果的广为人知,相关商家的生意还是会受到影响的。

  零售商喊冤并不客观

  继2010年11月周生生被查出来金首饰纯度不足问题后,1年时间里,黄金首饰纯度不足、合金造假的丑闻屡屡见诸报端。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金首饰的成色不足呢?周六福珠宝广州分部的柜台经理认为:零售商十分冤枉,因为大家都是统一进货,成色是否足量他们也不知道;如果有问题,也是加工制作环节出了问题,但他们不愿意透露是从哪家企业拿的货。

  金叶珠宝的市场部总经理钟邵认为:“大型企业都有自己完善的质量检测部门,每个生产环节都会对产品进行全面的检查,理论上不会出现大的纰漏;但任何生产都会有误差存在。即使在欧美业内,也可能出现误差。”他还透露,小型加工企业、作坊的生产过程远没有大型企业规范,类似的误差十分普遍,有的是商家无心为之,有的则是有心偷工减料了。

  广州粤鹏金黄金超市的郑凯波介绍:周六福珠宝的“喊冤”并非十分客观。虽然零售企业不负责生产,但挑选什么样的供货商、如何检测产品,却是零售商的权利。负责的零售商至少应从信誉好、质量过关的供应商那里拿货,而不应该图便宜,从杂牌作坊中随便拿货,拿回来后又从来不做检查。

  广东省金银珠宝商会会长梁展雄认为,因为黄金材料价值昂贵,企业投资金额巨大、利润率不高,几乎没有企业只想做一锤子买卖就走人;成色不足的现象,多是无心之过。(广日)

  □相关链接

  珠宝企业辩称检测不科学

  珠宝行业频频陷入“质量门”的尴尬。不过,部分珠宝业内人士为此大喊“委屈”。有业内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将原料纯度下降一个百分点,能减少的成本最多也只有几块钱,品牌企业不会拿自己的招牌“犯险”,而纯度不足的可能是由当前的检测方法不科学所导致。

  据一业内人士解释,企业生产素金产品过程中,一般需要利用黄金制成的焊料将各零部件焊接起来,而焊料的纯度一般比饰品的纯度低几个点,因此,各金饰的各个焊点部位的纯度就会比原材料低,而当前的检测机构大都采用比较简单的检测方法,只要在焊点检测,其结果自然会显示出贵金属纯度不够。

  另一业内人士也表示,真正科学的检测方法应该是将金饰溶掉后,测其平均纯度,这样才能得到真实的检测结果。“事实上,根据当前的金价,将金饰纯度降低一个百分点或千分点,一般也只能省下3毛多到3块多的成本,这种成本降低带来的利润空间不足以刺激品牌企业冒着砸品牌的风险去偷工减料。”

  上述业内人士还质疑。“很多检测都是委托给第三方检测机构,这些机构大都以营利为目的,其检测结果的公正性难免带有市场行为。”(一财)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