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跟着电影去旅行 《转山》一条涤荡心灵之路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24日 09:21  中国经济时报微博

  

  不见树木的秘境风光

  在路上:不见树木的秘境风光

  若是问阿里的孩童是否见过树木,就相当于问从未去过海边的内陆人是否见过大海。阿里地处西藏西部,因平均海拔在4500 米以上,被称之为“世界屋脊的屋脊”。正因为海拔高,树木难以生存,放眼所见的大多是些身量矮小的灌木类植物、碧绿的草场,以及一眼望不到边际的叠叠山峦。

  阿里境内,时而可见美丽绝伦的雪山,即便在夏日也维持着圣洁无暇的银白色峰峦。80 余条河水,仿若宽窄不一的蓝绸缎子、白银链子,弯弯转转地流过草原。源于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的四大河流,象泉河、马泉河、狮泉河和孔雀河,分别从阿里沿各方流入邻国印度和尼泊尔,成为当地包括圣河恒河在内的几条主要河流的源头之水,阿里遂被称之为“千山之颠、万川之源”。以草原与戈壁为主要景观的阿里,还星罗棋布地散落着大大小小的60 多面高山湖泊,例如盛名在外的班公错、鬼湖拉昂错和圣湖玛旁雍错等。在那冰蓝色波平如镜的湖水之中,映出大团团悬于苍穹之中的各色云朵,加上雪山的倒影,堪比仙境。

  我和同伴是大清早从拉萨出发的,待到阿里西北部的冈底斯神山脚下的塔尔钦小镇,已是2 个整天之后的事情了。虽然白日里开车时几乎是马不停蹄,却仍旧不得不在拉孜县城和仲巴县所辖的一个叫做“帕羊”的小镇上,分别歇息了两夜。从帕羊到塔尔钦,要路过日喀则和阿里地区交接的马攸木拉山口,这乃是沿路最难开的一段,不仅溪流甚多,而且路面起伏不定,最是颠簸。而且,其中有一段约2 小时的车程皆在海拔5000 米以上,夜色稍暗便不敢行车,只怕犯了高原反应而救助不及,于是只有下榻帕羊。

  

  帕羊镇居民

  帕羊镇,像极了西部武打片中风沙刮砾的荒僻小镇。土黄色泥巴垒的小平房院子七零八落,被远近周围的雪山、草场和金黄色沙丘所围绕。我们到帕羊的那天正好赶上刮风,小镇上的房舍皆是门窗紧闭以避风沙。夕阳下的帕羊镇上,零星走着的人都因沙尘飞扬而蒙着大部分脸面。在那迷迷蒙蒙的飞沙阵里,只见七八只野狗在路边的灰堆中翻食,远处偶尔传来一声悠长的嚎叫,似狗似狼。虽是地处荒僻,帕羊却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自从219 国道横穿此处以后,它便成了沿此线去往冈仁波齐神山圣湖和边境普兰县的必经之路。离开帕羊之后,冈仁波齐雪峰也就逐渐映入眼帘了。

  塔尔钦:神山为依、圣湖为伴依山、面湖的塔尔钦,是坐落在冈底斯神山下、玛旁雍错圣湖畔的小镇。此地不通班车,到这里的人除了徒步行走、包车、自驾之外,只能凭运气大着胆子搭顺风车了。塔尔钦乃朝圣者转山的起点与终点,镇上除了澡堂子之外,设施虽是简单,也算一应俱全,给朝圣者们提供饮食与休憩之所。

  塔尔钦的大多旅馆都是藏式平房。除了搭帐篷的人,香客们爱住的是带茶馆的旅社,房子的临街部分是茶馆,后厢即是旅店。因很多来转山的香客们都是携亲友同往,所以旅店的设计往往都是多人间,每人一张小床,上面铺着颜色艳丽的羊毛藏毡子。这样藏式风格的小旅馆,也受到内地背包游客的喜欢。当然了,就算是有钱人来到此地,愿花大价钱住好些的酒店也是不可能的,即便是想找个能提供淋浴和抽水马桶的小旅馆,也是痴心妄想。

  

  塔尔钦

  到了吃晚饭的时间,背景迥异的人们都聚集在茶馆里,围着炉子,就着店主人家的炉火热好酥油茶,边聊天边美美地吃上一顿。傍晚里走在塔尔钦的小街上,只见白天人烟稀少的小镇里,几乎每个茶馆、餐馆都挤满了人。隔窗看见众人们在昏暗的灯光下,就着酥油茶、啤酒和热菜饭,天南地北聊得热火朝天。那些各式口味的饭馆,有卖陕西面食的、有卖川菜火锅的、有卖东北饺子的,在夏天的转山旺季里,皆是生意大好。

  我在塔尔钦住的小旅馆旁边,有一家藏医学校,平日里也接纳一些寻医问药的病人。我的同伴因着凉而突发高反,头疼欲裂之中被送去学校就诊。谁知那儿的大夫给了一包异香异气的粉末,再在她脖颈与后背上按摩了十几分钟,便立刻好了很多。我们也是在这个藏医学校里,认识了出身藏医世家的丹增强巴大夫。

  丹增强巴不仅精通传统藏药,也参加过现代西医的培训计划:由苹果基金会组织的阿里赤脚医生培训。他见我们对藏医萌生了兴趣,便热情地带我们参观了这所在阿里地区绝无仅有的藏医学校。藏医有着逾千年历史,公元4 世纪时人们已懂得以酥油汁涂抹伤口以治疗出血,并且懂得食疗之法。虽然藏医有着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与治疗方法,但它和传统的中医也有相通之处,中医的望、闻、问、切在藏医中都有所使用。除了吸收与借鉴了汉族医学之外,藏医还受到印度医学和大食医学的影响。和中医有所不同的是,藏药原料的使用除了植物之外,还广泛地使用动物与矿物类。如今仍旧留存于世的藏药有超过3000 种,西藏、青海、云南、甘肃等地的居民日常使用的藏药还有数百种之多。

  在塔尔钦的第二天,我又认识了22 岁的巴英。当时我和同伴正坐在一家茶馆的炉子边,帮女主人守着一把巨大的铁壶吊子,只等那壶中的茶汁熬浓,便可滤去茶叶,倒入藏语称作“董墨”的酥油茶筒中,加入适量盐巴、酥油,再用一柄长木棍使劲搅拌,便可调成水油均匀混合的酥油茶。高原上的塔尔钦小镇,虽大部分时间都是艳阳高照,但8 月的气候早已有了凉意。多少带着些许高原反应的外来者,只要坐下慢慢喝上一杯热热的酥油茶,晕晕乎乎的脑袋便会觉得轻松很多。

  

  勤劳的搬运牛

  一面高大的身影掀开羊皮制的门帘闪进来,茶馆中午的生意并不热闹,他独自坐了一会,便坐过来和我们聊天。这位叫做巴英的青海男孩,和我们一样同是阿里的旅行者。只不过他是拖家带口地年年都来,每次都在这个小镇住上将近一个月。每年7 月,巴英一家便已完成了一年中采集虫草的工作,之后的8 月,他和兄长便轮流开着小轿车,带上母亲、妹妹和年仅四岁的侄子来阿里转山。对于巴英一家来说,每年8 月的阿里之行也是忙碌了半年之后的家庭度假。

  回到青海家乡之后,再在牧场上忙碌几个月,等11 月宰完了牦牛、晒好了牦牛肉干之后,全家又会开始这一年之中的又一次举家同游,那便是去云南转另外一座神山:梅里雪山。这次在从青海玉树到西藏阿里的慢慢长路上,巴英的母亲为全家人准备了一袋青稞面、一袋牦牛肉干、一大碗自制的高品质酥油、几块砖茶。

  从拉萨到阿里,一路上不时地看到十数人围坐在一起,先在附近小河里打来清澈的雪山融水,然后升起炉灶,用一口大铁锅子煮起茶来。依法调好酥油茶之后,大家先唱着歌儿喝上几圈,然后再将随身携带的小羊皮口袋里的青稞粉,隔着袋子用手掌细细地揉一遍,将结块的部分碾碎,就可混合酥油茶捏成鸡蛋大小的团子,配上牦牛肉干和酥油茶同食。酥油茶具有治疗高原反应的特效,因高原上的海拔高度也有差别,常年住在海拔4000 米地域的人,若是来到海拔5000 米左右的塔尔钦,甚至转山时到达海拔6000米的山口处,也会有头疼胸闷的高原反应。坐在软软的羊皮毡子上,喝上几杯酥油茶,心情舒爽地在牧场上轻轻吟唱一曲,那让人难过的高原发应便慢慢散去了。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