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百事员工维权事件警示几许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24日 09:21  中国经济时报微博

  ■记者眼■张焱

  康师傅与百事结盟十天之后,百事员工最终选择不再沉默。

  最近,百事中国在成都、南昌等地瓶装厂的员工开始集体罢工维权。维权员工对百事与康师傅结盟十分不满,认为百事的解约行为是单方面的,事前没有和员工谈判,由此损害了员工的利益,并且要求百事支付相应的违约责任赔偿金。维权员工同时表示,不排除继续起诉的可能。

  争议的一方是全球知名跨国企业百事可乐,另一方则是其员工。这一系列元素都奠定了此事件对于跨国公司或是国内公司的标本意义。仔细分析康师傅与百事结盟后富有戏剧性的一幕,不禁让我们反思良多。

  交易之前,多方有效和及时的沟通尤为重要。百事“改嫁”康师傅,虽然是企业层面的事情,但也要顾及员工的情绪与利益。然而,百事却违反一般常理,没有和自己的员工进行充分、必要和有效的沟通。如此看来,事后出现员工维权事件自在情理之中。

  在百事员工维权抗议之后,百事并没有和员工进行及时的理性对话。显然,这种做法进一步加剧了劳资双方的紧张关系。要知道,对话是处理员工与企业纠纷的上策。

  康师傅和百事的强强联合足以使全球的饮料市场格局发生一定的变局。快速消费品行业不属于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性行业,但员工维权事件发生后,百事结盟康师傅能否顺利通过反垄断审查充满变数。

  百事的做法警醒其他企业妥善处理劳资纠纷,否则对企业交易本身将产生不利影响。

  能否有效处理危机事件是企业是否成熟的标准之一。对于百事这样的跨国企业而言,处理类似劳资纠纷的技巧本应十分高明。而在此次事件中,百事却恰恰出人意料,危机处理能力显现不足。这一点值得其他跨国公司和国内企业警醒。

  还有一点需要强调,良好的法律机制是化解纠纷、消除隔阂的有效途径。但遗憾的是,中国法律法规中涉及集体协商的内容并不多,即便有,可操作性也不是很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劳资双方的对话难度。

  在一定意义上,百事员工维权的背后,是呼唤集体协商制度的理性和非暴力的和平对话。有了事先或是事后的对话,纠纷本身就有可能往好的方向发展。这是百事员工维权事件最值得企业反思的一点。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