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青啤走出去 为什么首选泰国?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24日 07:14  经济观察网微博

  导语:国际化不是赶远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是企业国际化的一个方面,但也仅是国际化低层次的组成部分,真正国际化是一个系统的概念。

  经济观察报 金志国/文 10月17日,青啤年产20万千升啤酒的泰国工厂项目在曼谷正式签约,虽然正赶上泰国曼谷当时洪水泛滥,但并没有影响到这一项目仪式的顺利完成。

  在泰国建厂,不是这届董事会议定的,但却是在这届董事会落地的。“海外建厂”这种模式青啤以前没有经历过。在海外建厂,在海外建立供应链,在全球配置资源的这种模式,在啤酒行业中,终归要有人来探索。但这不是简单的走出去,而是因为要融进去,是融进全球的开始,以后还要复制这种模式,所以,一定要慎重,慎重地走好这第一步。

  选择泰国

  泰国作为青啤在海外第一家工厂,也是我们走出去的第一站。选择泰国作为第一个海外市场,是青啤从各个维度综合考量的结果。

  海外布局首先考虑文化的相融性,相融性一定是文化相近相似的文化圈融起来才比较简单一些。从大的文化圈来讲,泰国属于佛教文化圈,和中国的文化一脉相承,大的价值趋向是一致的。泰国的市场化比较成熟,经济也比较发达,这是从经济的层面上。从自然条件来看,泰国处在热带,一年四季都是消费啤酒的一个好市场。泰国还有一个有利的条件,是稻米之乡,做啤酒还有一个重要的原料叫大米,在这里不仅可以发展啤酒,还能带动农产品,为泰国的农民解决粮食消费问题,作出一点贡献来。

  还有一项就是人脉。文化相融以后还有情感的一种交流和认同,才会对你的品牌认可和产品有影响力。泰国有很多华裔泰国人,文化非常接近,民风民俗非常接近,同属于筷子文化区,讲究和,能够把分的东西合起来。不管是政府也罢,消费者也好,对我们的品牌都不陌生,平常大家的来往也比较频繁。所以这样一个筷子文化圈也是我们选择的一个区域。

  布局海外,青啤也把握着一个原则,就是我们的管理点能触及得到,从管理链上我们要尽可能的短,“压缩链条”。第一个从管理链上我们要尽可能的短,第二从供应链上我们尽可能的短。

  选择泰国之后,从啤酒的这个产品特点来讲,地产可以解决新鲜度的问题。发展规模上,不低于20万吨的规模。我们不仅要把青岛啤酒的核心产品、战略性产品,以更快的速度、更新鲜的时间来满足泰国的消费者乃至东盟消费者的需求,还要结合当地的一些消费习惯、销售习惯,来开发一些适合于在这个区域当中销售的产品。

  原来青岛啤酒是在中国产在国外销,现在就可以做到在泰国产在泰国销,乃至在东盟销。利用泰国这样一个制高点辐射东盟市场圈,那么它的供应链相对就短,对市场的快速响应和快速服务就会比较好一些,对产品的新鲜度和保障性就强一些。

  所以说,这些都能够提高青啤的产品和品牌的亲和度,来提升市场竞争力。2013年初就可以享受到青啤第一个海外生产基地所生产的纯正的青岛啤酒。

  特立独行

  啤酒行业正在经历着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中国啤酒行业的第一个国外投资项目选择了泰国,既是中国啤酒发展中的一个坐标,也是青岛啤酒发展历程上的一个起点。

  青啤在一百年的过程中,没做第二件事情,就是专心、专注做啤酒,并在全球各国进行销售,首先走出了产品的国际化。

  青岛啤酒对于国际化的探索步伐,从1903年建厂至今从未停止,在这108年的发展历程中,青岛啤酒经历了“从德国走进来、从中国走出去、向世界融进去”的国际化“三部曲”,选择泰国建厂可以说是青岛啤酒国际化乐章的第三部序曲。是“融进去”的过程。是以“融资本、融智慧、融资源、融文化”为特点的“融进去”。以最好的文化融合度、最高的供应链效率和最优的资源配置能力融入海外消费者的生活。

  青岛啤酒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尝试全方位的海外发展模式,如定牌生产、成立贸易公司、海外建厂等。此次选择泰国建厂,是对海外发展模式的一种探索和尝试。我们会在此探索的基础上,寻求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海外模板或模式,并在合适的、条件成熟的时间、地点将这种模式进行复制。

  2004年,公司战略研讨讨论到愿景,当时大家几乎不约而同地提到要成为“国际化大公司”。许多人认为青啤是最有资格提国际化的啤酒企业,而走国际化之路也成为几代青啤人的一个情结。

  因为青岛啤酒从诞生那天起就具有国际化公司的基因,资本是来自英德商人,技术和管理来自德国,产品走向国际并且于1906年在德国慕尼黑博览会上获得金奖。而且连续出口历史近60年,产品行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直占据中国啤酒出口量的70%以上。

  我当时说,在愿景里要加上“品牌”,而且是有影响力的品牌,国际化大公司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品牌,只有品牌在国际上有影响力,并能对国际啤酒市场产生很强的竞争力,才能称作一个真正的国际化啤酒企业,所以青岛啤酒要想国际化,必须拥有这样的品牌影响力。

  李桂荣董事长说,国际化大公司不是我们想不想做、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必须做的问题,不国际化就没有出路。

  讨论持续了很长时间,后来在战略规划“愿景”下留下了这样的概括:“青啤愿景——成为拥有全球影响力品牌的国际化大公司”。

  虽然青啤的“出生”带有国际化的“血统”,青啤的产品从一开始就是在国际市场上销售的,但这并不是真正的国际化。显而易见,国际化不是赶远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是企业国际化的一个方面,但也仅是国际化低层次的组成部分,真正国际化是一个系统的概念,是在国际市场整合、配置资源,并把产品销售到全球的、资本运作过程和结果共同的国际化。

  在这个过程中,国际化经营的活动会越来越多,形式会越来越丰富。如到国外去投资办厂,建立跨国公司,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和生产要素,从资本经营高度营运国际资本,提高青啤国际市场竞争力。

  青啤所要的国际化,首要的内涵是实力水平的国际化,就是说达到国际一流的实力水准才算是具备了国际化的基础。青啤要走一条独特的跨国路径,先“内向国际化”再“外向国际化”。因为青啤,不能坐着舢板去国际化,甚至也不能坐着海轮国际化,而必须驾驶航母,实现青啤从海轮向航母的转变,只有这样的国际化才能赢得胜利,才能持久。

  按照既定规划是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内向型国际化”,就是实现人才的国际化、理念的国际化、资本的国际化、管理的国际化、标准的国际化等。在此基础上迈出第二步“外向型国际化”,不只是进行海外贸易,而是在海外建厂,建营销网络,全力打造青啤世界级品牌的形象。做不到“内向型国际化”,就盲目地进行“外向型国际化”,风险之巨不言而喻。

  “内向型国际化”方面,青啤通过与AB、朝日的合作和在香港H股市场的上市,实现了资本运作的国际化。

  结盟美国AB公司,是青啤的主动行为。与AB公司联盟后,双方实现了管理和技术的真正共享,这为青啤的外向型国际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与美国AB公司成为伙伴以后,青啤借用了AB公司的许多资源,来支持自身的成长。通过与AB公司的最佳实践交流活动,青啤精细化管理水平迅速向国际化公司靠拢。

  此外,青啤还指派财务、营销、管理等部门的人员逐批到AB公司学习他们的一整套管理方法。这样就把青啤的国际化运营能力提升到一定的水平,把外向国际化的风险降到了最低。

  青啤有个“换手”论:用强劲的“右手”开拓国内市场,用力量稍弱的“左手”挺进国际市场。国内市场成熟了,就要“换手”,做大国际市场。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现在和未来都将成为众多国际知名品牌争夺的“战场”,也是青岛啤酒发展的战略重点和核心。2010年中国啤酒产量为4483.04万千升,已经连续九年维持全球最大的产量规模,并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增长走势,目前中国啤酒市场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青啤发力的重点首先是国内市场,然后才是国际市场,因为国际化包含更多的不确定性。

  (本报记者 庞丽静 整理)

  个人简历

  金志国

  1956年7月生,1975年进入青岛啤酒公司前身青岛啤酒厂工作;1994年任青岛啤酒厂厂长助理;1996年10月出任青岛啤酒西安有限公司总经理;2000年8月任青岛啤酒总经理助理兼北方事业部总经理、西安公司总经理;2001年8月就任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2008年6月就任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2011年6月16日董事会换届,连任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