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基金业十年遭危局

  据新华社 在刚刚结束的“2011上海金融博览会”上,过去十分高调的基金公司集体“缺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今年基金市场遭遇的困境。基金业十周年之际却遭遇“危局”,如何开辟新的盈利模式,跳出“红海”驶向“蓝海”,已经成为行业发展谋求的新方向。

  基金业遭遇困境陷入“滞涨”

  从我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成立至今,基金行业发展已跨越十年。十年来,一直占据着理财市场重要地位基金业,即便遭遇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的重创,仍为投资者理财首选。

  然而今年以来,史上首次出现的“股债双杀”行情,令基金市场一篇惨淡,成为继金融危机后亏损最为严重的一年。行业发展陷入停滞,在爆发性增长后迅速陷入“红海”境地。

  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基金累计亏损3667亿元,总规模缩水至2.13万亿元,较2.37万亿元的高峰时期下降了2000多亿元。基金持股市值占A股市场流通市值的比重也从27%下降到8%。

  从“上海金融博览会”基金集体“缺席”不难看出其陷入尴尬境地。一家基金公司销售部经理对记者表示,今年市场行情惨淡,作为专家理财的基金公司陷入普亏状态,自然不想成为投资者的靶心,只能低调行事。

  不仅如此,往年比比皆是的新基金发行推介会、宣讲会也越来越少。这一方面为压缩公司成本,另一方面也尽量减少与投资者的接触。招商基金副总经理王晓东说:“基金业发展到现在,目前处在一个非常艰难的时期。不仅销售难,包括今年整体行情也不是非常配合。”

  基金表现不佳、资金分流令新基金发行越来越困难,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共成立新基金近200只,首募规模不足2300亿元,单只产品规模不到12亿元,创近几年来新低。

  接近破产基金公司逐渐增加

  在基金公司间竞争日趋激烈,基金产品同质化严重,利润空间不断降低的市场背景下,基金业陷入“危局”的说法甚嚣尘上。

  在华安基金总经理李勍看来,2.13万亿元资产规模,超9000万客户的数据背后,不仅透视出基金业的快速成长,同时也令人倍感焦虑。

  事实上,管理层频繁更换、股权转让、基金接近清盘红线等一系列问题已经将部分“袖珍”基金公司拖入困境。

  三年前,业内普遍认知的基金业盈亏平衡点在50亿元规模左右,而如今这一“平衡点”已经升至150亿元。统计显示,除今年新成立的5家基金公司外,目前资产规模在100亿元以下的已达17家。

  其中,金元比联、民生加银、浦银安盛等一些小型基金公司已危在旦夕,而纽银梅隆、平安大华、浙商等新进者也依靠股东力量勉强维持,接近破产边缘的高危基金公司正在逐渐增加。

  以民生加银基金为例,该公司3年来的“打拼”并未让其“生根发芽”,反而消耗了近1.5亿元的资本金,截至2011年中,民生加银的剩余资本金仅为5700万元。若以该公司2010年超过1亿元的成本,却只有4513.14万元的管理费收入计算,这5700万元资本金似乎很难撑过明年年底。

  不止民生加银基金,近几年来浦银安盛基金公司同样亏损不断,2009年与2010年分别亏损1403万元、1786万元。而截至2011年中期,其剩余资本金仅为3326万元。

  对此,财经评论员曹中铭认为,部分小基金公司股东如不追加资本,资金链随时有可能断裂,继而生存出现困难。但是鉴于基金公司的牌照仍然存在价值,只要有新的投资方愿意出手,基金公司破产现象至少在目前还不会出现。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