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PMI走低意味增长放缓 货币政策不会转向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24日 06:50  东方网-文汇报

  汇丰中国昨天公布11月的PMI预览数据,该指数初值下跌至48.0,低于10月份的终值51.0,为2009年3月份以来32个月最低。中国制造业产出指数(预览版)则为46.7(10月份为51.4),也是32个月以来最低。

  作为先行指标的PMI一定程度上反映制造业的活跃程度,因此具有经济运行的指标意义。不过,单一一个月的走低是否意味着国内经济增长可能放缓?

  或属于阶段性调整

  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微博)评论PMI预览数据时表示,汇丰中国制造业PMI初值的下滑,预示着工业增加值的增长很可能在未来几个月进一步回落至同比11%-12%,这反映了内需放缓和外需前景疲弱的影响,尽管出口订单指数目前仍表现尚可。

  自今年6月以来,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快速下滑,呈现出与2008年末相似的趋势。目前圣诞节海外订单需求高峰已过,预计四季度海外订单数还将显著下降。中国对最大出口市场欧盟的出口增速也已从8月的22.3%锐降到9月的9.8%。

  一方面这与制造业本身每年的需求周期有关,另一方面,欧债危机的影响也不可小觑。海外市场的需求减少导致企业开工不足也是必然,再加上国内融资成本日益高涨,原材料价格还没有回落,企业选择阶段性调整并不意外。

  受到数据公布的影响,国内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出现下跌,这对企业经营反倒是好事。未来判断中国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是否放缓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货币政策不会转向

  一种意见认为,由于通胀压力回落的速度有可能快于预期,这将为决策层实施进一步的局部宽松政策提供空间,特别是在货币政策方面,一些市场人士已经开始呼吁降低存准率。但也有人认为这属于反应过度。

  对于前天有消息说,浙江的部分农信社被获准在25日(存款准备金缴款日)降低缴存比例,中国人民银行拒绝发表评论。大范围内降低存准率几乎是不可能的。央行已经多次在不同场合表态,将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不动摇,继续巩固宏观调控的成果,同时根据经济的走势提前进行微调。很多人将这解读为可能放松的信号。

  问题是,央行日前在一份并不引人注意的说明里指出,目前由于公积金的资金规模较大,已经对货币供应产生影响,因此这部分货币也将被计算到总货币供应中去。也就是说,当前货币供应量是被低估而不是高估。既然如此,央行的微调也存在从紧的可能。

  另外,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世界银行和IMF都调低了未来的全球经济增长展望。可以预料的是,各国将继续放松货币。在这样的情况下,本已高企的国内通胀形势又将再次承压。所以,在大的拐点迹象出现之前,货币政策基本不会有大的转向。

  中小企业将是关键

  中国经济能否渡过难关实现软着陆,中小企业将是关键。

  今年以来,中下游企业利润普遍受到挤压,企业劳动力成本刚性增长,各地企业最低工资较2010年普遍上涨超过两成。企业的资金出现结构性紧张,资金成本上升,企业的“三角债”抬头。部分企业由于上下游企业资金紧张,只收取少量订金就发货,导致货款拖欠较多。

  不过,目前监管部门已经对小微企业倾斜金融扶持,努力使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也实施差异化监管,在准入、存贷比考核、资本计量以及不良贷款容忍度方面都放宽。除银团贷款外,银行也不得对小微企业贷款收取承诺费、资金管理费,严格限制对小微企业收取财务顾问费、咨询费等费用。如果措施得当,那么,未来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将很快打消人们对硬着陆的顾虑。

  本报记者陈韶旭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