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际板“难产”迷局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21日 04:02  21世纪经济报道微博

  罗诺

  临近岁末,国际板再起波澜。

  “国际板随时可能推出。” 11月1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徐明话音落地,大盘扭头直下2500点。

  这种情形并不陌生。自从今年五月的陆家嘴金融论坛上,时任中国证监会主席的尚福林宣布离国际板“越来越近”后,关于国际板的消息已屡次影响A股。

  “国际板在今年内推出是肯定无望的,明年能否推出也并无太大的把握。”日前,接近于监管层的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

  据其介绍,近日国内三大金融机构的人事大调整以及明年即将到来的政府和央企的大换届也将影响到一些政策的实施,而国际板的推出也同样难免受影响。

  “虽然尚福林在任时对国际板的推出颇为积极,但这之后的具体实施,还要看在新的领导班子对于国际板的态度和认识。”上述人士指出。

  顺流?逆流?

  这并非国际板与A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除了2011年的5月,早在2009年9月,创业板已经确定推出之时,国际板距离其“呱呱坠地”也曾只差临门一脚。

  时间回到2009年9月的一天,时任北京博德产权集团副总经理的李召平正在为一个振奋的消息而雀跃;其主要工作之一就是为德交所寻找符合其上市要求的中国企业,并负责推荐至德交所上市。

  而当年9月,李召平似乎已经看到了梦想实现的契机。

  2009年9月8日,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厦门举行的2009国际投资论坛上表示,中国将允许具备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在境内上市,提升在华发展能力。

  尽管这时,距离中国第一家公司海外上市引发的海外上市潮已17年之久。1992年10月9日,当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顶着中国第一家海外上市公司的光环在纽交所成功挂牌时,李召平还是一位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金融专业新生。

  但种种迹象表明,海外上市热给国内经济和资本市场带来的不和谐因素开始逐步暴露。

  首先,在海外上市的中小企业价值被严重低估。低市盈率招股、低市盈率运行的特征让海外上市遭到“贱卖国内资产”的质疑。

  此外,“目前在海外上市的内地企业,大部分是在各行业处于‘领头羊’地位的超大型国有企业。”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周茂清表示。这些企业到海外上市,在募得资金的同时势必要给海外投资者以相应回报,这无异于将其在国内特殊市场背景下所形成的垄断利润让给海外投资者。

  随着国内资本市场不断成熟、多层次的市场环境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国内企业单向海外上市潮开始风向渐变。

  就在2009年9月,有关国际板有所眉目的消息不胫而走之后的几个月中,包括汇丰控股、恒生银行等有意赴A股上市的境外公司名单相继被相关媒体曝出。

  但两年过去,国际板迟迟未有真招。此时,李召平已经离开了服务多年的博德产权集团而转投私募。

  “难产”的国际板

  为何国际板的诞生一再延后?

  “中国的资本市场要实现国际化,这是确定的。”2011年7月,当国际板话题再度兴起时,经济学家、中国政法大学法与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博导刘纪鹏(微博)如此评论。

  “如果说现在开通,我明确认为不行,如果问中国需要不需要(国际化),我就是说,未来需要。但如果就是开国际板,我是持否定态度。”刘纪鹏坦言。

  国际板的推出对于国内资本市场最大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两年前的陆家嘴金融论坛上,上交所总经理张育军一语中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将稳步推进国际板建设,逐步使上海成为全球的资产定价中心之一。”

  “国内市场自身对资产‘定价权’和‘话语权’的缺失是制约国内资本市场发展的黑洞之一。”拥有多年操盘国内企业海外上市经验的李召平坦言。

  2007年初,关于国际投行垄断中国资本市场“话语权”的言论便甚嚣尘上。

  “从中国资本市场诞生的那一刻起,无论是游戏规则还是价值评估体系,几乎都是完全移植自资本市场发达国家的舶来品,这就决定了中国资本市场从出生就已经将话语权和定价权完全交给了国际投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外行人士向记者坦言。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在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这种垄断资本定价权和话语权的状况势必成为中国金融安全的极大隐患。

  “国际板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将对目前国内资本市场高企估值系统给与平衡。”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说,从而也将一定程度上避免外资投行对国内资产定价权的操纵。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